“申遗”能否替“风水学”驱魅?
日前,有人刚刚动了为“风水学”申遗的念头,网上网下便风生水起了。2006年12月15日的《东方早报》报道说,上海生活美学学会会长张良仁提出将“风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便引来争议如潮。“风水学”申遗的倡议,之所以引来不少责骂声,是因为即便在“风水学”的“发祥地”——中国,也往往难掩其一向与魑魅魍魉形影相吊的恶名。
翻翻当下那些最权威的工具书,其对“风水”的定义个个定性果断,格调分明。《辞海》关于“风水”的词条说:“【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辞源》对“风水”的释义为:“【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 而《现代汉语词典》同样没给“风水”留半点“翻身”或置辩的余地和空间:“【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由此可见,“风水”之名在其诞生地都如此不堪,甚至很难有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即便拿其去申遗,又会是怎样的结果,恐怕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风水”变得如此臭名昭著,也不能完全怪罪那些权威工具书的“无情”,关键是“风水学”的里里外外都难跟人类公认的现代科学原理和自然法则相契洽和吻合。若在中国数千年自然科学缺位的农耕时代,处于“一家之说”的“风水学”尚能找到其蒙事的对象的话,在现代科学知识日趋普及的今天,“风水”像另外诸如“卜卦”、“跳大神”之类的“国粹”遭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鄙夷和遗弃,便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如今一些“国粹自恋狂”之所以并不死心,甚至欲通过借申遗之名来为其臭名昭著的“风水学”还魂,恐怕不光是为保护“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关键是由于“风水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可供其沽名钓誉的空间和玄机。要知道,历朝历代的“风水先生”,都是些最靠近“食肉阶层”的吃香喝辣之徒。
“风水”申遗的始作俑者张良仁认为,倡导“天人合一”的风水文化乃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当之无愧,多数迷恋“风水”的国人,也大都以为“风水是一门科学”。可是,所谓的科学,为何难以通过现代科学原理和自然法则的检验,并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呢?甚而在许多地方还与现代科学原理和自然法则相抵牾。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风水学”驱魅,被恶名缠身的“风水学”能不能跟非物质文化遗产沾上边,都是一个大疑问。若是臭名昭著的“风水学”能经得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检视和验收,那么接下来的“卜卦”、“跳大神”甚而“三寸金莲”,也完全可以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或程序审验中畅行无阻了。
“申遗”固然可以起到对某些真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是濒临灭绝的,更是对人类未来的精神成长有益而且健康的。可早已被现代科学和自然法则拒斥门外的“风水学”,即便其侥幸申遗成功,恐怕也难以为其自身驱魅并跻身于现代科学殿堂增加太多的砝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