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医生为国宝疗伤

国宝疗伤-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未开放的慈宁宫“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中和韶月文物修复工作室,北京金漆镶嵌有限公司的苏永茂师傅在对中和韶月乐器上的神鸟饰件进行除尘、清洗、贴金修复。

 

国宝疗伤-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和韶月文物修复工作室中,工作人员在收拾二十多种修复材料和工具,在修缮过程中,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

 

国宝疗伤-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侯雪在用针头填补鱼鳔胶粘接剂,鱼鳔胶的蛋白成分可以使修复部分与原结构严丝合缝,而不带来任何副作用。

 

工作人员在对清代宫廷马车表面进行除尘和清洗,经过处理,宫廷马车露出了原始底色。-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在对清代宫廷马车表面进行除尘和清洗,经过处理,宫廷马车露出了原始底色。

 

在宫廷家具文物修复工作室,北京两家老字号龙顺成和同兴和的师傅在为修复完的紫檀部件打蜡。-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宫廷家具文物修复工作室,北京两家老字号龙顺成和同兴和的师傅在为修复完的紫檀部件打蜡。

工作人员蹲在太和殿外清理地面。-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蹲在太和殿外清理地面。

 

今年1月,在太和殿,工作人员小心地使用软毛刷和吸尘器对金漆雕龙宝座除尘。-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1月,在太和殿,工作人员小心地使用软毛刷和吸尘器对金漆雕龙宝座除尘。

  今年1月6日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实行周一全天闭馆,文物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木器、漆器和金属等修复工作室技术人员开始对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的文物开展清洁与保养工作。同时,各文物修复工作室也展开了对腐蚀受损国宝的修复工作。

  近日,记者走进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病房”,在这里记录下文保科技人员和非遗传承人们修缮故宫国宝的一些珍贵细节。


  一块车皮十一层

  在故宫车马轿舆类文物修复工作室内,一辆编号为“故168980”的马车停放在这里。斑驳的车身上有几处已经露出原木,几位工作人员在为它“疗伤”。一排医用注射器放在桌子上。

  “文物修缮和给人看病差不多,也讲究‘望闻问切’。”故宫文保科技部馆员闵俊嵘说,文物修复工作室就像文物的病房,那些注射器就是用来填充胶水用的。文物表面鼓起的地方,先要用胶水填平,才能进行下一步修缮工作。

  正在修缮的这驾宫廷马车全部修完要用八个月左右,工序非常繁杂,仅是补上一块儿掉下的漆皮,就要至少十一道工序。木胎外面要包竹,竹子外面要裹两层麻,前后还要上大约七层灰。

  海边买鱼鳔熬胶

  在宫廷家具文物修复工作室,北京两家老字号龙顺成和同兴和的师傅们小心翼翼地维修着由紫檀等珍贵木料制成的家具。由于需要修复的文物数量巨大,故宫开始和一些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展开合作。

  “修缮过程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材料也都是纯天然的。”故宫文保科技部木器作馆员屈峰介绍,修缮宫廷家具时使用的鱼鳔胶都是现场熬制的,而且所需鱼鳔都是工作人员亲自赴海边收集来的。

  一些送来时断腿缺面的桌椅,在工作人员的手上很快再次焕发青春。添补上的材料与原家具要严丝合缝,连木里纹路都要统一。

  修缮过程全存档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平安故宫”工程立项一年来,已保护修复各类文物共计225件(套),同时,人工临摹复制书画2件、技术复制书画35件。

 

其中,宫廷家具文物修复工作室完成10件木器类文物的修复工作。车马轿舆类文物修复工作室和中和韶乐类文物修复工作室对开裂、起翘、空鼓的漆层和地仗层进行了加固和回贴,同时对马车和中和韶乐表面进行除尘和清洗。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传统工艺不至失传,除了对非遗传承人修缮文物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录像外,文物修复工作室内也装有录像设备,整个修缮过程都被记录下来,将成为此类文物修缮的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