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有望填补中国岩画世界遗产空白
花山,壮语音岜莱,“岜”即山,“莱”是麻(花),“岜莱”即画麻(花)了的山之意。对花山岩画的记载,最早见于宋《续博物志》:“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明《异闻录》则记:“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无有首者,舟人戒无指,有言之者,则患病。”考古发现,左江花山岩画规模非常庞大,但主题极为统一,除了人像、动物外,大多为器物类图像,在我国西南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的铜鼓大量出现在画面中,并有羊角钮钟、环首刀等具有当地特色的物质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不仅表明了这些岩画作品的人群归属,更是对当时物质文化遗存和使用方式的重要记录,展示了骆越人的社会活动、文化信仰甚至精神世界。
有学者认为,在缺乏古代史料的背景下,花山岩画无疑是一张通往壮族先民精神世界的证明。
世界上最大的岩石艺术画板
考古发现,崇左市境内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200多公里的河岸两侧目前已发现岩画点80多处。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是宁明花山岩画点。花山岩画画面临江,崖壁明显内斜,崖壁高250米、宽200米,岩画距江面最高约90余米、底部高出江面30米、画面长172米、高约50米、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包括人物、动物、器具各种图像1800余个。
有学者认为,与世界上大多数露天岩画位于山顶、洞穴、河滩出露的巨石之上的岩画不同,花山岩画大多选择紧邻江水的河岸峭壁作为创作地点。将水作为选址的重要因素和景观格局的重要内容,构成了花山岩画的一大特点。与此同时,经过科技检测,花山岩画以常见的赤铁矿为主要颜料,并以植物汁液为黏合剂,经过特殊处理调制而成。正因如此,露天岩画历经2000余年仍能较好保存。
花山岩画景观申遗课题组认为,花山岩画是距今2000余年前生活在左江流域的骆越人的伟大创造。骆越人使用独具特色、至今让人深感神秘的方式和技术,在陡峭的绝壁上创造出规模宏大、色彩艳丽、风格突出的岩画,反映了骆越人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其在超大的空间内密集分布、对单一主题的不断重复和强调、数百年统一的作画风格以及独特的选址和绘制技术,是骆越人与当地自然环境长期相处之下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创造天才的杰作。
蜿蜒的左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沿岸80多处岩画点,这里被誉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馆”。而世界著名考古学者保罗·巴恩则赞叹花山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石艺术画板”。
古代岩画保护的典范
考古调查发现,由于历史上长期对外交通不便,人为的开发活动较少,且规模不大,加上当地民众对岩画怀有浓重的敬畏之情,所以花山岩画从未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保持了本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尽管如此,受自然气象、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花山岩画或多或少也积存了诸如岩体脱离、开裂,颜料风化、褪色等问题。
自上世纪末开始,广西文物部门多次组织包括地质岩溶学、环境学、文物保护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专家,开展对花山岩画病害及病因的“诊断”。同时,1986年,建立专门保护管理站;1988年,此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花山岩画的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06年开始,专家团队对花山岩画做了三维扫描记录,并对岩画病害状况、崖壁温湿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分析。2007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古迹理事会专家尤嘎·尤基莱托博士、美哈·阿扎尔索尔尤基莱托博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等前来考察花山岩画。尤嘎·尤基莱托博士对花山岩画的保持现状、周边环境以及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良好,并就岩画保护提出建议。
经过18年的前期研究,2009年12月,花山岩画保护工程正式开工。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岩画保护团队利用气象及温度数码相机、应用地质雷达、GPS坐标等先进设备,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帮助专家确切了解岩体中裂隙的走向和风化速度。与此同时,水利工程也首次被引入保护工作,包括修筑防止大量水分进入的“围木灌浆”堵水墙和设置导出式渗水点。“通过大量试验,专家组筛选出适合花山岩画岩片开裂的加固黏结材料——水硬性石灰。这种材料为将来岩画的加固与维修在可持续性方面提供了可能性。”项目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文化遗产和岩土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方云教授介绍,这种构想和实验在世界文物界尚属首次。
今年3月,花山岩画第一、二期岩画本体抢救性整体加固工程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学者认为,该工程为涂绘类岩画的保护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是岩画保护领域一个有创造性的典范工程。
责任编辑:小明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