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广泛关注陕西大遗址保护

陕西是文化文物大省,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对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陕西的大遗址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给予广泛关注。

代表们认为,在陕西众多的文物资源中,大遗址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面积大、等级高的特点。加大对陕西大遗址的保护力度,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保护中华历史和文化符号,就是弘扬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大遗址保护是对民族、对人类文明和民族财产的保护。建议国家拿出更多的财政经费来支持保护大遗址,用国家财力解决保护遗址和解决群众生活问题。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代表说,陕西的大遗址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陕西的大遗址基本为生土质遗址,不仅要面对自然破坏力的严重威胁,还要承受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建设急速发展的紧迫影响。国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徐明正代表说,陕西旅游是以文物为基础的人文景观游,大遗址的保护可以带动发展旅游产业,建议国家把陕西作为重点进行示范,推进西安的大遗址规划和环境治理、移民搬迁、技术研究、文物挖掘。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主委马克宁代表说,没有遗址保护的历史是轻飘、模糊甚至是虚假的,破坏遗迹中的历史将是对后人的犯罪,政府有能力拿出一定的资金来保护大遗址。文物保护,时不我待,不可坐等。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陕西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黄藤代表说,由于大遗址多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较尖锐。但是大遗址的保护是必须的,应兼顾遗址保护与社会发展及群众生活,要在保护和发展中相互协调。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主席程群力在提案中指出,西安“四大遗址”位于城市建成区或城郊区域,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大遗址所在地的居民生存、经济发展和大遗址保护、利用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矛盾日益凸显。现行文物法规对遗址区内的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有着严格限制,同时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原因,使西安大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程群力建议,由国务院批准成立“西安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调研论证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和陕西省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陕西省、西安市为具体实施单位,对成立“示范区”予以调研和论证后,报请国务院决策。由“示范区”调研论证小组会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组织研究和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相关政策体系。

九三学社中央在递交的关于大遗址保护提案中指出,大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的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遗址保护与城市进程加快带来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大遗址展示功能不强与保护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大遗址管理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大遗址保护研究力量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九三学社中央提出,进一步配套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大遗址保护长效机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关意见,对大遗址进行分类,确定全国大遗址保护重点和当地经济、社会评价指标。建议在大遗址聚集区的陕西建立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由示范区管委会负责大遗址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工作,对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