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邮政局旧址变“私人场所” 路人欲参观遭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波江北岸近代建筑群中的邮政局旧址。 记者 唐严 摄

小章,就职于江北外滩一栋办公楼,半年来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宁波邮政局旧址。因为旧址西式的建筑风格很吸引人,小章曾尝试进门参观,却被以“私人场所”为由遭拒。由此他产生疑问:“文保单位怎么成私人的了?而且晚上经常有人出入,里头灯火通明,像私人会所。”

现场:铁门紧闭,拒绝参观

宁波邮政局旧址临近外滩大桥,建筑坐西朝东,面朝甬江,背靠中马路,是一幢二层外廊式砖混结构建筑。屋顶为四坡顶及人字顶组合,外墙采用青砖和红砖相结合的砌筑手法。

前天下午,大门紧闭,门上装有监控。

当记者向大门内张望时,发现整栋建筑与附属屋的窗户也紧闭,无法透过窗看清里面情况。此时,一名类似保安员的人过来询问。得知记者想入内参观时,对方直接拒绝,称“我们这里是私人场所”,并对“文保单位为何不能参观”的问题不予回答。

住在附近的徐小姐,常会在那个时间遛狗。当她路过旧址大门时,停下了脚步,抬头看了看里面的建筑。

“常经过这里,觉得建筑漂亮,会欣赏一下。”徐小姐说,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这是私人会所,不允许他人进入很正常,未留意过离侧门不远处竖着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立碑。

区文保所:产权归一家公司所有

据了解,江北岸是宁波港旧码头所在地,见证了宁波近代五口通商的历史和宁波帮的发展壮大。2005年3月,宁波邮政局、谢氏旧址、英国领事馆和浙海关旧址所组成的江北岸近代建筑群被立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记者联系了江北区文保所,获悉宁波邮政局旧址产权属于一家国有公司。对于产权属于公司的“文保单位”,文保所称目前能做的只是监管,确保建筑不被破坏。

“宁波邮政局建筑多年前破坏严重,产权方对其进行了修缮。除了每个月两次的固定巡查,文保所还会不定期地对其建筑结构的状态进行测评。”昨天下午,江北区文保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至于章先生对“文保单位挪作私人会所”的说法,江北区文保所没有答复“是或不是”,只是告诉记者,该文保单位目前所作用途,是由产权方经省文物部门审核同意,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有相关正规的批复。

记者同时了解到,同属江北岸近代建筑群的浙海关旧址,因为产权属文保部门,2008年已被辟为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

省文物局:建议尽可能开放

根据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的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5月,全市现有59处省级文保单位,大都对外开放。

目前,与文物保护相关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外,浙江省还出台有《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可是,对于省级文保,都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开放。

昨天下午,浙江省文物局的李老师表示,在浙江省,属于国有的文保单位,除了维修限制的,只要具备开放条件,建议尽可能开放。当然,因历史原因,文保单位的产权比较多元,因此开放与否还是得看各地的具体情况。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希望文保单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从而体现文物应该发挥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