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在京召开

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于2008年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古专家杨弘先生、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先生等9位专家和国家文物局有关处室以及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文物局的有关负责人。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是我国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历史的长河中,石窟经受了众多自然营力的损害,出现了岩石裂隙、石雕风化等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云冈石窟的保护。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1974—1976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加固保护工程;1922—1997年进行了“八五”保护维修工程;1998年国家投巨资对造成污染的109国道—云冈段进行改线工程,彻底根治了粉尘污染对云冈石窟的危害。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2002年国家又启动了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工程包括顶部防渗排水、凝结水研究与治理、建设保护性窟檐三个部分,分别针对顶部大气降水的入渗、洞窟表面凝结水和雨水对石窟外壁面雕刻的冲刷问题。目前,石窟顶部地质勘察已经结束,在取得基础数据资料之后,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提出了云冈石窟顶部防渗方案,该方案已经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原则通过,待进行顶部考古发掘之后,即可以展开现场前期试验。

凝结水的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现场和室内实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凝结水的研究不仅掌握了洞窟内凝结水形成的规律,还研发出定量测定凝结水和自动除湿装置。

云冈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于2005年开始,经过了多次专家讨论,特别是在本次北京召开的专家讨论会上,确定了窟檐设计的原则和功能,并对窟檐设计的形式和所用材料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今后的窟檐设计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保护实践,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石窟保护任重道远,但随着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云冈石窟的风化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使云冈石窟这一人类艺术瑰宝得以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