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伪古建”也是一种文物打假

根据《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故宫内58栋彩钢房约3398平方米将于两年内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4.9万平方米现代建筑,除保留地下库房外,也将在8年内全部拆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日前如是说。

故宫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拆除,拆掉的是临时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保存的是原汁原味古建筑文物,值得喝彩。无论是临建还是仿古建筑,凡建在故宫红墙内可统统称为“伪古建”,因为故宫建筑群是一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大文物,紧挨文物而建,借古建筑故弄玄虚、“故作风雅”的非古建,岂不就是伪古建?这些伪古建是作啥用的?据单院长介绍,主要用于办公用房、文物库房等。密集而又凌乱的伪古建,既有碍观瞻,又阻碍消防通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拆除“伪古建”,既有利于保护故宫整体风貌与文物,又能减少或消除危害故宫安全的隐患,还能扩大故宫参观面积。

据了解,故宫正积极推进“扩容”规划,目前故宫开放面积为32.97万平方米,占故宫总面积的46%,数据显示,2012年参观故宫的中外游客达1500多万人,平均每天4万人,节假日达到10万人,大大超过饱和状态,以致不得不采取限客措施,资源不足,游人拥挤。为此,故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2016年前办公区全部搬出红墙;二是开展故宫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拆除,以确保未来8年内参观面积扩大至76%,每天增加接纳游客2万多人。故宫拆“伪古建”可谓一举三得,一石三鸟,但从深一层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文物打假。目前故宫收藏文物超过180万件,件件都是精品,而占地72万平方米的故宫,本身就是一个集古代宫殿建筑群及无数国宝为一体的庞大文物,“真”与“纯”是故宫价值的核心,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瑰宝的故宫,必须保持她的真实性、纯洁性及原汁原貌,而大量搭建在古建筑群旁的“伪古建”,显然大刹风景,破坏了故宫文物的真和纯。

古建筑群核心区禁修现代建筑,是许多国家保护文物的惯用做法,且立法规范,如世界知名的卢浮宫,地面上看不到一间现代建筑,文物贮藏全部转移至地下,很值得我们借鉴。故宫拆“伪古建”给全国带了好头。举一反三,“伪古建”攀枝真古建在许多地方比比皆是,从帝王陵墓到城市街头,大兴土木建仿古搞旅游,甚至不惜劳命伤财拆除古建修人造景观,如不久前被拆除的阿房宫人造景观就是典型一例。用仿古发展旅游是文物价值观的轻薄与短视,从保护文物,古建打假,净化古建筑环境考虑,那些“伪古建”统统应该拆除干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