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宅被拆续:非文物保护单位难“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宅周边的拆迁,留下一片废墟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被“验明正身”的翰林故居,不久之后就要拆除了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孙庄的拆迁还在继续。

昨天,郑州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称,孙钦昂故居未被纳入文保单位名录,想保护却无能为力。

但他说,会尽快与中原区文物局商议采取措施,并将情况汇报到郑州市政府。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再次来到孙庄,发现拆迁还在继续。老赵住的这座老宅,还没被拆掉。只是屋后一个血红的“验”字,证明房主已签过字,被拆掉只是早晚的事儿。

昨天,老赵不得不牵着他的狗,离开住了近20年的家。

村民说,拆迁之前,孙庄留着三所老宅,都是孙钦昂的故居。拆迁开始后,修建于1883年的那座老宅就被拆掉了,房顶上曾发现孙钦昂的亲笔题字。

昨天中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汪松枝,站在成为一片废墟的“翰林院”,气得直说脏话。但他也没办法,因为拆掉房子的正是孙钦昂的后人。

昨天,郑州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也都赶到了现场。汪松枝说,这几座房子都是清末建筑,却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甚至都没被纳入文保单位名录。

在2006年全国文物普查的时候,普查小组并没发现这三座藏匿在高楼之间的宅子。一直到2011年,孙钦昂的后人在一次打扫卫生时,才发现了孙钦昂的亲笔题字。

汪松枝也无能为力,因为古宅属于私有财产。

“按照现有的文物保护法,没有被纳入文保单位名录的文物,我们也没有办法制止对它的损坏。”郑州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说,但会尽快与中原区文物局商议采取措施。

“也会将情况汇报到郑州市政府。”他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