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再敲文物保护警钟 亡羊补牢尚不晚
故宫再敲文保警钟
事件回放 日前,一男性游客因拍照被工作人员劝阻,竟愤然击碎故宫某原状展室的窗户玻璃,致临窗陈设的文物钟表跌落受损。
管理意识需增强
此前发生的故宫“失窃门”,就曾让公众对故宫安保充满质疑。相关方面当时表态称,会及时更新安防措施,确保不再出现类似情况。如今,一男子徒手便将玻璃打破,国家二级文物受损,难道这就是脆弱不堪的安防系统更新的结果?
其实,不论技术如何先进,在落后的管理面前发挥的作用都很有限。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贵重东西忌讳临窗而放,因为不仅容易被震落,日常的阳光照射也会加速物品老化。没有管理意识的真正提高,就算把玻璃换成防弹的,故宫文物的安全也令人担忧。
(刘义杰 山东济南 市民)
亡羊补牢尚不晚
故宫博物院素有“京城第一保卫处”之称,但由于10多年没有更新升级,故宫安防系统现在已明显落后。去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开始了展室门窗安全防护的升级改造工作。在进行了前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了复合型防砸板作为展室安全门窗防护的透光材料,这种材料还兼具隔绝紫外线功能。客观地说,倘若这项工作做得再快一些,这次不法分子就很可能难以得逞。
还应注意的是,文物保护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对国宝级文物的重视,而忽视文化保护的细节,以至于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故宫不仅要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更重要的是查找漏洞,汲取教训。当然,应该引以为鉴的不只是故宫博物院一家,此案为全国所有的文保单位都敲响了警钟,安保这根弦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
(吴睿鸫 河北威县 公务员)
游客素质待提高
故宫玻璃被游客打碎,大多数意见都是批评故宫管理措施不善。笔者以为,这与故宫近两年类似事件频发有关系,表明外界对故宫管理工作的不满意。但是,至少在这件事情上,舆论近乎一边倒地批评故宫也显得过于苛责,有失理性客观。
此次事件最应批评的对象,首先不是故宫而是肇事游客。仅仅因为拍照受阻就出手砸窗,这样的暴力行为说出来令人觉得诧异,也暴露出该游客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心的缺失。笔者这样说,并非是为了给故宫方面开脱,也不是仅仅只针对这名游客。实际上,近年来每逢节假日期间,许多旅游景区、文物景点都会出现大量类似的不文明甚至毁坏文物的现象。“某某到此一游”的留言,甚至已经被刻画在国外一些著名景点上,实在令国人汗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许多景区内,游客在观赏文物时能做到文明守规,爱护文物,既有秩序又静悄悄。两相对比,其中的差别值得我们反思。
因此,对于此次事件,一方面,故宫应该尽快完善安保工作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人们也要躬身自省,引以为戒,改掉身上可能存在的不文明习惯,提升作为现代公民的整体素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