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小捷:汉长安城遗址不要因过度搬迁成新建“鬼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赞成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在旅游开发上投资过多,而倾向于“生态定位”,将它打造成西安上风处的一叶“绿肺”;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希望西安吸取国内一些教训,不要因过度搬迁而建成一座新的“空城”、“鬼城”、“死城”……

昨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召开,针对汉长安城遗址在保护和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已完成100万平方米文物勘探

根据《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从2012年到2020年,特区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对大遗址的总体保护,并将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作为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

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在汇报工程进展时介绍,截至目前,配合未央宫遗址参加“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7月份将迎接联合国‘申遗’专家的“国际大考”。同时,特区按照“考古先行”原则,考古勘探已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文物勘探工作。

不要拿特区和兵马俑比旅游开发要量入为出

“不能简单的用利用和开发的价值,来评价大遗址保护的价值,我们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利用和开发好大遗址,但是我们有一个底线,就是把它保护好,不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遭到破坏。”

励小捷指出,汉长安城是目前所知的大遗址中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比秦皇陵兵马俑还大了20多平方公里,且基本坐落在城市中心,“如果不搞好保护和利用的综合考虑,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的关系,可能就是两张皮,就无法调动地方搞好遗址的积极性,也不会对人民群众有吸引力。”

考虑到这些方面,他认为,在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中,要调动多种手段,鼓励探索和创新,但是不赞成旅游开发方面过大投入,“要想办法让遗址区有看点,有吸引力,但旅游开发要量入为出,不要拿它和兵马俑比”,而是更赞成“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西安市生态环境建设,与雾霾治理结合起来”的观点,“它在北边,位于西安市的上风处,如果搞成西安市的一片肺,对于调节西安的城市空气质量,对于群众休闲娱乐都很有必要。”

同时,他提醒汉长安城遗址在建设中应注意,多做少说,避免因人口搬迁面过大而成为人们口中的“空城”、“鬼城”、“死城”。另外,在动土项目方面也要避免重蹈外地某些覆辙,“现在像大同、开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封是要在城外建一座新的汴梁城,大同基本上是把老城里的居民都迁出来住楼房,里面只搞旅游、商贸设施,这个能不能搞下去,真是难说。虽然目前西安没有这么做,但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吸取现在国内的一些教训。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