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古桥“玉照”引发的讨论 古建筑该如何保护?

新春过后第一个工作日,一座桥在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座跨于江阴祝塘与无锡八士之间的“承先桥”引发了大家对古桥保护的深思。
网友@老怪TVT上发文:“承先桥——又名“崇村桥”,始建于明代,跨于江阴祝塘与无锡八士之间。”文字下方配了两张照片。图中,桥的两遍杂草丛生,桥岸斑驳的奠基石被岁月吹得面目全非。这样一座古桥顷刻间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记者在锡山区档案局网站上查找到了承先桥的记录。承先桥于1956 年落成,桥顶东西两侧里面都镌有“承先桥”三字,其左右饰以云纹, 外侧各有两个伸出的石雕螭首,船经桥顶有栩栩如生的“双龙戏珠”图 案,是锡山区通往江阴等地的重要桥梁。与昔日“双龙戏珠”相比,如今的承先桥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

对于这样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网友对其如何保护,却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网友观点一:没有实用价值 残破是必然

无锡有许多古桥,残破的也不止是这一座“承先桥”。就如网友@有乐长益 所说:失去了交通价值,残破也不奇怪。修复和保护,都是要钱的。

网友观点二:古桥无用但有历史价值 应该保护

@老怪TVT告诉记者,这座桥的西侧有一座新桥,古桥已经荒废了。 对此,网友@in无锡认为: 很多历史建筑已经失去其实用价值,但是历史文化价值还是存在的,和一些城市相比,本地历史建筑保护过之而不及。这座桥不是作为个例,但是无名无用则无视的想法不能滋生,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网友观点三:维持现状也是一种保护 不该造假

何为保护?网友@巷人 认为,桥没有既没有倒塌也没有经过人为的破坏,不能说“保护不到位”。他表示,维持现状也是一种保护方法。“难道只有打造成景观,在周边搞一堆仿古建筑才是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反思:离开人气,古建筑如何保护?

无锡地处江南,水网密布,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码头、石桥,但是随 着城市发展,城区填河修路,许多古桥也跟着消失了,所以无锡保存至今的古桥并不多。

@巷人说:“中国有个词叫“荒废”,只要荒了就容易废。”

@老怪TVT则向记者说了另一座古桥:陆区的陆墟桥至今还在使用, 保护还蛮完整的,我认为就像旧房子,有人住着,经常修修补补,房子 反倒没事,要是一直空在那里,没几十年就垮了。

难怪有网友说:古桥最理想的状态便是传承历史价值的同时延续其 使用价值。但是现实可能吗?城市的发展,旧桥换新桥是必然。古桥之一的清名桥是幸运的,历史文化景区的头衔让大家对他格外保护。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清名桥坐落在南长街上,有了人气,才有灵魂。相比之下,那些不知名的,甚至是散落在农村的古桥,没有了使用价值,离开了人气,又应该如何保护呢?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