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木漆器有了“保护伞” 汉代说唱俑有望恢复原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在市双博馆挂牌。这个历经一年时间筹备的工作站,将为扬州2000多件木漆器文物穿“防护衣”,深埋地下千年的木漆器将在这里被脱水、修复,成为易保存文物,见证扬州2500年历史。

现状

2000多件木漆器浸水保存

“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准,汉代时已非常发达。”市文物局局长冬冰介绍,汉代是扬州文化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再加上厚葬习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古墓葬中出土的木漆器达到了近3000件。

冬冰介绍,由于扬州气候湿润,古墓葬中的木漆器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它的物理性能不固定,暴露在空气中,损坏可能性极大。”冬冰说,出土漆器的光鲜色泽只能维持极短的时间,颜色会逐渐晦暗,最后变黑,漆皮翘起,从坯胎上脱落分化。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除非将漆器完全浸泡在水中,或者采用先进的脱水技术保存。”冬冰介绍,脱水技术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由于扬州缺乏懂文物保护和化学的复合型人才,2000多件漆木器文物一直沿用“浸水”的原始保存方法,“但浸水保存不是长久之计。”  

借智

移植荆州文保技术

在木漆器脱水保存上,扬州曾做过多次尝试,终因技术不完善而以失败告终,“20年前,扬州曾出土过一件文物价值极高的汉代木俑,因为保存不当,现在腐朽严重。”市双博馆常务副馆长徐忠文介绍。

2011年,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在荆州进行,参会的扬州代表为荆州高端的木漆器保护手段所折服。“荆州文保中心具有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以及修复资质,是全国仅有的同时获得两项顶级资质的单位。”冬冰说,经由荆州文保中心脱水、修复的木漆器色泽以及完整度都能得到较好的还原,保护手段成熟、科学。

此后,扬州便与荆州商讨,将木漆器保护手段移植到扬州的方案。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确定在扬州双博馆成立工作站,这也是国家文物局继荆州后,设立的第二家工作站。

探访

木漆器脱水经十多道工序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刚成立的木漆器保护工作站一睹为快。位于半地下的工作站几乎与外界隔绝,就为了保证木漆器的脱水在一个干燥的环境下完成。

工作站内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地上整齐地摆放着蓝色的盒子。工作站技术人员王子尧介绍,盒子里是特制的药水,出土的珍贵木漆器就浸泡在药水中,“药水不仅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清洗木漆器出土时的污垢。浸泡之后还要经过清水冲刷、拍摄照片、测量、信息采集等十多道工序,才开始真正的脱水保护。” 

王子尧介绍,脱水之前需要用特定试剂再次浸泡,浸泡加固完成后,出土状况比较好的,等待风干就可以作为展览品或者送进库房。有残缺或者漆脱落,要尽量恢复原状。

据悉,目前工作站已先期完成300件木漆器的脱水工作。“成立工作站可形成木漆器保存的‘扬州模式’。”冬冰说。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