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重型机器厂"曾是野猴群乐园
穿过湖南长沙重型机器厂大门,一片赭红色的高大厂房,静静地立在掉光叶子的法国梧桐树下。冬日的阳光从巨大的通风天窗照进来,投射在斑驳的红砖墙面上。从这处厂房向南步行5分钟,可看到一幢有着同样古旧外墙的三层筒子楼,红墙红瓦,就像苏联电影里常见的小洋楼。
这两处看似破败的建筑,却在无声地回放着长沙工业发展的尘封历史。它们均建于195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两处厂房所在地区的棚改项目已全面启动。面临棚改拆迁,这两处“50后”老建筑命运如何?来自长沙市雨花区长重棚改项目指挥部的消息称,这两处挂牌保护文物不会被拆迁,将被原址保护。“这类工业遗产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应该有意识地予以保护!”知名建筑历史和古建筑保护设计专家、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指出,相比历史古迹,工业遗产类文物在长沙更是凤毛麟角,应予以重视和保护。
老厂房曾是 野猴群乐园
被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的这两处建筑,一处是长沙重型机器厂供应处车间,另一处是该厂职工楼。对于这两处“50后”的老建筑,长沙重型机器厂的老职工们就像看待自家亲人一样,如数家珍地说起它们的故事。
“虽然过去55年,但这厂房一直很牢固,建筑质量好得没话说!”今年68岁的喻美忠老人1963年进入长沙重型机器厂工作,当时供应处车间建好才5年,厂房漂亮得像一座宫殿。他自豪地说,尽管现在厂房外墙颜色不那么鲜亮,窗户玻璃也有破损,但房梁、墙壁都坚固如初,可见当时建筑质量之好。他在这间厂房上班时,这里是木模加工车间,当时该厂生产的重型机器设备全国闻名,而产品模型都出自这间车间。
有趣的是,提起厂房车间,人们总会想到冷冰冰的机器,但这间大厂房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野趣”。“从我来厂里上班一直到上世纪末,这座厂房曾经是猴子的乐园。”退休工人王玲玲有着36年工龄,上世纪70年代她进厂时,这座厂房已经成为供应处仓库。她回忆说,当时工厂地处偏僻,居然吸引了一大群野猴子栖居。由于仓库连接铁路,常有火车运输苹果、花生等食品经过,猴子从车站偷了食品后,经常躲进这座仓库里享用。“我们在仓库里上班,猴子们攀在房梁上聚餐,倒也相安无事。”王玲玲说。
工业遗产 也是宝贵财富
长江市雨花区文体新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长沙重型机器厂供应处车间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多跨不等高单层厂房。厂房位于厂区东北角,长126米,宽36米,平面呈长方形。墙体为红砖,屋顶盖红瓦,中间设南北向采光通风天窗。厂房南、北向各开四门,北向最西门已用砖封闭,最东门有铁轨直接接入厂房;东、西向各开3门,除东向3门为原始木门外,其余11扇门均为铁门。两根生锈的铁轨从东面一直延伸进厂房,尽管已没有火车进出,但站在这空旷如大会堂的车间里,仍能想象当年汽笛长鸣、机器隆隆的繁忙场景。
另一处职工楼则是砖混结构楼房式建筑。建筑是三层筒子楼,早期为单身宿舍,长约70米,宽约12米,占地面积84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红砖外墙,歇山顶盖红瓦。建筑东西相通,西侧开门,楼层中央及两侧设3个楼梯,厕所、盥洗室置于中央。一个单元有4户人家,共用一处厕所、盥洗室。这两处建筑,对于研究长沙工业发展变迁及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沙建筑形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和历史古迹相比,工业遗产类文物更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保护。”柳肃表示,他曾多次来长沙重型机器厂参加文物保护研讨会,这两处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厂房及职工楼,如今在长沙已经极少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