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失的古建筑留下文化基因
当一座古建筑或一片传统民居无可避免地要被拆除,我们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马晓在《城市印迹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留下地域建筑的基因库。
地域文化如何孕育了城市景观,快速城市化又如何改造着城市景观?《城市印迹》前半部分以威尼斯和苏州等城市为例进行了理论阐述,后半部分则细细梳理了南京在历史长河和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形成独特的地域城市景观。该书第五章最具价值,马晓用大量的图片和测绘图,展示了南京民居。这是一项容易被忽视的工作,学者和公众更关注宫殿、寺庙、陵寝以及珍贵的民国建筑,却很少关注传统民居,它们中极少数豪门大宅能被列为文保单位;这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传统民居承载着活态的文化人们的生活、城市的性格、民风民俗和古建技艺,就在条条街巷和座座民居中代代相传。民居的皮若不存,文化的毛将焉附?
古民居有生命,会呼吸,它以梁架结构为骨骼,以房屋和院落为血肉,以通道和楼梯为筋骨,各类雕饰和花窗为肌肤,以大门和门楼为脸面,以原住民的生活为魂魄,以城市文化为性格,而成片的居住区则构成了城市的文化原生态。书中通过大量照片和测绘图,归纳了南京民居与众不同的“相貌”:大多不设厢房,房屋往往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且安静私密,互不干扰;大门外门楼简单朴素不露富,内门楼则精雕细刻尽显品味;马头墙高大厚重,防风防火,墙体则高度适宜,不做高墙深宅;砖雕、石雕、木雕美丽而不繁复,质朴大方,平和大气;建筑少用斗拱,源于明初朱元璋规定民居不许用斗拱和彩绘;全国各地在宁设立会馆、公所,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秦淮河畔特有的河房枕河而筑,甚至将房屋悬挑于河上……其风格兼收南北,含蓄直爽,远非“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所能全部概括。
这批测绘图的珍贵,还源于南京传统民居在城市现代化过程成片地消失,门东地区以及仓巷、花露冈、钓鱼台、颜料坊、牛市等均被推平,它们曾是南京最富庶最有特色的地方。而测绘图留下了每一幢房子的尺寸、每一根廊柱的位置、每一扇门窗的样式和每一处雕刻的花纹,如果需要,可以据此建成同样的建筑。如果没有测绘图呢?严格地说,一切不依据测绘图的复建都只能被称为仿建。
在后记中,马晓写道:“繁华都市中,那些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方,往往是城市生活最贫困的角落。甚或有时仅一街之隔,却恍如时光倒退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传统社会最繁华的地段,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破败不堪,成为危旧房改造的对象?难道现代化就意味着抛弃从前,推倒重来?
那些百年以上、带着生活温度的民居,从地上被搬到书中,这当然令人伤感,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测绘,建立一个传统民居的基因库,避免了南京民居建筑风格随着实体建筑的湮灭而消失。看看南京老城内、秦淮河畔多少仿古建筑照搬徽式、苏式建筑,就知道这项研究有多急迫。
哪怕最宽容的人也会承认,中国城市改造过程中,对传统建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现代化欠了传统文化一笔账,当我们更加富裕进而开始珍视文化遗产时,那些建筑的基因还会从书中再回到地面上。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每一座传统建筑消失前,都必须留下详细的测绘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