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垵古民居欲申请市级文物保护 专家:保护迫在眉睫

随着风雨岁月的侵蚀,厦门海沧新垵古民居虽容颜老去,但依然难掩当年的风华绝代。本报近日报道海沧新垵古民居逐渐被高楼“吞噬”,亟须保护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垵古民居如何在钢筋水泥中突破重围?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探寻古民居的破茧之路。

“新垵村的古民居是历代村民下南洋谋生,经商致富后回乡修建的。它的建筑风格不仅包含闽南文化,还独具匠心地融入西洋文化,在厦门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新垵出过很多名人,保护新垵的红砖民居也有助于回顾厦门的发展史,保护新垵古民居迫在眉睫。”厦门文史专家郭坤聪告诉记者。

如何进一步加强古民居保护与利用?郭坤聪认为,首先要通过法规来保护。新垵的古民居符合《文物保护法》中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等要求,希望有关部门能效仿《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出台专门针对古民居的保护条例。

其次是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传承发展。可考虑将古民居的保护开发与地方传统文化开发融合一体,将石室禅院、五祖拳、南音等纳入,统一规划成可游、可住、可娱乐的文化旅游区,并可向金门等地“取经”,引入民间资本开发古民居,从而使古民居获得更好保护。

目前新垵还没有任何古民居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海沧区文化馆将为新垵的数栋古民居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新垵古民居在申请世遗中惨遭淘汰,但闽南红砖文化申遗成功后,亦可推动新垵古民居的保护。”海沧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们都很关注新垵古民居,将有投资意向的文化经营集团和旅游集团带到新垵考察,希望找出适合新垵古民居的发展道路。在确保传统文化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将新垵古民居进行整体的文化经营规划。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