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通过诉状追讨海外流失文物

前日,律师刘洋又接到一位美籍华人的电话。

这位居住在美国芝加哥市的华人在电话中叮嘱刘洋,一定要有信心告赢那位西班牙裔的美国男子,追回目前保存在其手上的两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首。

这是上月22日刘洋“追索洛阳龙门石窟佛首案”在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以来,他接到的无数声援电话中的一个。

52岁的刘洋目前是北京京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我国“个人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案”,那张诉状让刘洋一夜成名。官司还未开打,他就处于媒体的包围之中。

全国首例——

通过诉状追讨海外流失文物

在接受本报人物周刊记者电话专访时,刘洋介绍,今年年初,他要告的这名男子在美国某收藏家协会陈述,自己的先辈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期间,曾花钱唆使洛阳市龙门镇当地农民,从龙门石窟里掘取了两颗佛首,后辗转运到美国存放至今。现在该男子要求对这两颗佛首的价值进行鉴定,并委托有关机构出售。

获悉此事后,刘洋立即委托当地私人侦探,查明了该男子的身份、住所等情况,同时在该国找好了愿出庭作证的关键证人。随后,他于上月向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

在诉状中,他请求法院判决对方返还以非道德手段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龙门石窟里掘取的两颗佛首,并赔礼道歉。

刘洋告诉记者,这不是一个孤立的诉讼。他向法院递交的材料还包括一份诉讼计划书,而此案将是他国外流失文物追索计划书中的第一例。“我希望以此开启中国个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序幕”。

想法来源——

埃及同行起诉大英博物馆

刘洋的职业是律师,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收藏文物。2000年前后,西沙群岛附近公海的一条南宋沉船被渔民发现,从船中挖出的大量青花瓷器很快在海南的文物市场出售,很多文物贩子跨海去买,剩下的碎片则无人问津。当时在岛上生活的刘洋看着可惜,把一片片碎片拉回了家,足足有半吨之多。

就在那艘沉船发现不久,刘洋在媒体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宋代青花瓷在美国、加拿大的市场非常走俏。他就开始琢磨,自己作为一个律师,能否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原本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

刘洋在与一个英国朋友聊起这事时,这位“中国通”讲了个例子:埃及有位律师,数年来以个人名义起诉英国大英博物馆,追讨埃及流失在外的文物。

埃及同行的故事给了刘洋很好的启示。准备数年后,他终于向追索海外流失文物计划迈出了第一步。

案子会在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话】

记者:您说这个案子能够立案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是否说,在此之前,您被拒绝了很多次?

刘洋:这个就不说了吧。

记者:为何想到通过这种方式追索文物?

刘洋: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不计其数,通过外交手段和回购方式追回的文物都非常有限,我是个律师,又懂文物,有这样的条件,干吗不做呢?

记者:为何选择了这名男子作为您诉讼的第一个对象?

刘洋:其实我最早列入的是一批敦煌文物,但条件不成熟,所以没有动。这次的起诉对象是无意间得来的,也比较单纯。

记者:目前案件进行到哪一环节了?

刘洋:已进入实体审理阶段,接下来将进行诉讼保全和送达裁定书。

记者:对审判结果有怎样的期待?

刘洋:不管如何判,我都可以理解。

记者:您知道网上对您这一行为的评价吗?

刘洋:看了一点,有的人说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可嘉,但就是有点犯傻”。还有人说我是炒作。递交起诉书前,我也曾有这种担心。其实,我是希望以龙门石窟而不是我个人的名义起诉。但我们在阴雨天中等了5天,没等到相关单位的回话,才最终决定以自己的名义起诉。

记者:万一败诉了怎么办?

刘洋:以前没人说过这条路不能走,现在我想走这条路试试。所以我觉得,这次起诉不是说成功了才有意义。我相信这个案子将会在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既然开了头,就希望从此有更多的人来做这件事,我也欢迎国内外人士给我提供相关的诉讼线索。同时我还要通过这起案件告诉国际文物贩子们,刘洋的“利剑”已经出鞘了,非法持有和买卖中国文物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事,时刻都会有人来追索。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