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 “保护文物如救火一般”

1973年11月4日,正式开工的第一次河姆渡发掘,无论发掘人员的数量和学术素质以及发掘的组织和规模,都超过浙江境内以往任何一次考古发掘,是浙江经历了十年空白之后的又一次野外实践。牟永抗就参与了这次发掘。

记:河姆渡遗址当时是怎么发现的?

牟:1973年,余姚文化馆的许金跃打电话给我,说他在姚江边上发现了石器和陶片,而且陶片是厚厚的、黑黑的。

当时,我马上给浙江省查抄文物清理组的周中夏汇报情况。他告诉我,刚好有同事在宁波出差,第二天同事回杭,就带来了发掘出的骨器、石器和陶片。大家都感到十分新奇,觉得应该进行抢救。

当天中午,我们到达余姚县城后,发现已经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可以去现场了。

文化馆馆长郑保民就向邻近的县消防中队借了一辆消防车,我们一行像消防队员一样单手紧握拉杆,侧身分立消防车两侧,到达离现场最近的河姆渡车站。

这种经历,让我感到,保护文物真的如救火一般。

记:这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

牟:我们在编号T3的深沟里,发现了叠压在黑色陶片之上,还有一层以外红内黑泥质陶为代表的文化层。

这种泥质陶1957年冬在湖州邱城的下层发现,当时被认作是浙江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那么现在在它之下的黑色粗质陶片,应该属于更原始的史前文化,这是事先未曾想到的收获。

这次发掘,彻底扭转了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考古学框架。

河姆渡、钱山漾、邱城这三个地方,经过测定,年代都比中原文化早,就此正式打破了“中原中心论”。

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它的发现写入了历史教科书。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