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每一位为国家捐赠文物的公民

40多年前,13岁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白色石头并上交国家,没想到这是国宝文物“皇后之玺”。日前,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激动地说:“没想到,45年了还有人记得我。”

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让这次表彰看起来有些“穿越”,还非常像是一次“迟到的奖励”。可是,在笔者看来,政府对于公民“善举”的表彰永远没有迟到;公民对于尊严的获取,也不会迟到。

我们应该看到当地政府这样做的客观意义――记住并奖励每一位为国家捐赠文物的公民,而不能让他们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们知道,文物鉴定中,只要是皇家使用过的东西,一般会价值连城,因此可以预料,此件文物的价值,自然已经达到了无法估量的程度。而无论这个捐赠过去了多少年,国家和政府都应该对捐赠者孔忠良有个说法。

这样的做法也符合《文物保护法》的规定。2007年开始实施的《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当然了,另外一个问题是,私人是可以拥有或是买卖文物的。《文物保护法》第五十条也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文物。”收藏文物是公民的权利,但上缴文物也是一种高尚的觉悟。政府的态度应该是:不反对个人收藏文物,但是一定要对捐赠文物的人进行奖励。

所有为国家为政府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接受表彰,而不能被遗忘。与45年前相比,政府的变化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规律:摒弃傲慢,俯下身段,让公民和纳税人的地位提高,让所有人都拥有尊严。因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这个奖励迟到了45年,但是,这仍然是公民尊严的成功获取。从这层意义上讲,这样的奖励永远没有迟到。
/>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