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人员日前进入龙门石窟的潜溪寺开始防渗保护施工,这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中心主任陈建平说,对潜溪寺的防渗保护施工预计2008年4月中旬结束。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最北边的一个石窟寺,供奉的主佛是阿弥陀佛,其南边有大势至菩萨、阿难尊者和力士等,北边有观音菩萨等石刻雕像。

从2003年至今,技术人员陆续在潜溪寺内安放了一些检测设施,包括水汽、温度、岩体稳定性等检测设备,为本次修复保施工做技术准备。

陈建平说,由于龙门地区的雨水量较大,渗水对石窟引起的危害严重。防渗水是石窟寺保护面临的一大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项目还包括另外两个洞窟。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要求,先对潜溪寺展开修复保护工程,待设计方案经过保护实践确认可行后,再在另外两个洞窟实施。

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日本政府资助而组织实施的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启动于2001年11月。按照计划,工程第一阶段重点工作是进行地形、地质调查、测绘,石窟环境和石窟病害观测,风化劣化、浸水对策等试验研究,第二阶段重点是对试验洞窟进行保护修复施工。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伊河沿岸山壁上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前后,连续营造400余年,现存大小窟龛2000多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考古价值。1961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至2000年,洛阳市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石窟内外违章和不协调建筑物进行治理;之后,洛阳市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修建两座伊河公路桥,使以前穿越龙门石窟的车辆绕道而行,在龙门东西两山退耕还林1300多亩,关闭附近水泥厂3家、石灰窑140多处。

同时,洛阳市还理顺龙门石窟保护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对龙门石窟大气、水环境、洞窟各种病害、岩体稳定性、防火、防洪等检测体系;与国内外广泛合作,搞好文物保护;运用三维数字等先进技术,加强石窟研究等,提高了龙门石窟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石窟保护与开发的统一。

责任编辑:winn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