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石制史碑被偷 古遗址急盼“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址附近的史碑如今只剩底座,碑面上也被喷上广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遗址附近有一间房子,已被村里制止建造

近日,有市民反映,海阳市郭城镇河南村一文化遗址被破坏,原本立在遗址边上的石制史碑已被偷。10月21日,记者来到河南村,据村民介绍,该“河南遗址”为河南村建村前留下的故址,距今至少有四百年历史,被烟台市文物单位列为烟台文化遗产。立在遗址边不远处的史碑早已被偷走,仅剩下石碑底座留在荒草丛中。据了解,为了保护文化遗址,河南村村委和相关文物单位已禁止村民在遗址附近建房。

寻找>>村民多不知遗址所在

10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了海阳市郭城镇河南村,提起文化遗址,村头几位果农略带迟疑地说,“以前在村西头确实有一块石碑,说是被列为文化遗产,但具体在哪我们也说不上来,你顺着小树林走着找找看吧。”记者在小树林中寻找无果,再次折回询问果农,果农建议记者找村中老人问问。

河南村并不大,从村头走到村尾只需十几分钟,在村中行走时,记者询问了数名不同年龄的村民,然而却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只知道在村西头,再找别人问问吧。”记者最终遇到了一位知道遗址所在地的村民,他领着记者走进了刚走过的小树林。

“就只剩下这块石头了。”村民指着被荒草丛包围的石块告诉记者,这个方形石块是史碑的底座,刻着碑文的石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记者看到,史碑底座上有被砸痕迹,还被人喷上了广告。从四周完好的蜘蛛网可以看出,这里已经很少有人来了。

溯源>>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立在这里的史碑到底有怎样的历史?记者带着这个疑问向多位老人了解情况,但他们均不知情。一位于先生建议记者找村干部问问。在于先生的指引下,记者联系到河南村村干部孙寿松,他是村里的会计,有时也负责村中的村志编撰等工作。据孙寿松介绍,在河南村的村志中,曾对河南村村西头的故址进行过简单介绍。据了解,明朝万历四年,即1576年,于智琛从郭城镇迁到此地建村,“于智琛从郭城搬过来前,这个古遗址就已经存在。”这样算来,这个“河南遗址”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据孙寿松介绍,以前有村民曾挖出过古人用过的东西,“那应该是认亲用的。”孙寿松说,挖出的古物是用泥做的,其中一个是环,另一个则是较细的柱状物,只要两物能套在一起,就说明两家有亲戚关系。

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市文物单位就将古遗址列为文化遗产,并在附近立了一块史碑,但这块史碑在2008年被盗,至今未找到。而且,根据规定,该遗址方圆500米范围内不能动土。

保护>>遗址旁建房,打上地基被制止

记者看到,遗址所在地四周高中间低,如今已变成玉米地。在遗址附近,有一间未建完已打地基的房子,现已停工。

据河南村村支书于书记介绍,虽然史碑遭到破坏,但是文物单位和村里仍然十分注重对遗址的保护,“我们禁止村民在遗址附近建房子、搞养殖等,村里有人在那里盖房,被我们制止。”

在遗址附近,每隔一定距离就立着一块写有“禁止动土”的牌子。据孙寿松介绍,村里允许村民在遗址上种庄稼,但不允许大规模挖掘。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