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戴岳公馆“面目全非” 不算文物要被拆[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10日,长沙民主西街,戴岳公馆的瓦片和高楼大厦形成对比。戴岳公馆现在正面临拆迁。 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华剑)

小青瓦下爬藤蔓,圆立柱上刷红漆。9月10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在长沙民主西街1号找到戴岳公馆,这是上世纪20年代,著名爱国人士戴岳任湘军将领时购得的宅子。

今年,长沙黄兴北路棚改项目启动,戴岳公馆在红线范围内,被刷上了鲜红的“征”字。“它见证了历史,不应该被拆除。”戴岳的小儿子戴世选如此认为,他希望专家和有关部门能重新审视这座老宅。

历史红色印记和“红色印记”

1986年,衡阳姑娘刘谷清嫁到长沙戴家,她的新家是一栋老宅。“都是木头的,木头墙、木头窗、木头地板。”刘谷清说。这栋老宅,是近代史上著名爱国人士戴岳的公馆,刘谷清的丈夫戴世选,是戴岳的小儿子。

1928年,戴岳在公馆里指挥筹划建成了长沙第一条环城马路。1953年秋,戴世选出生在公馆里。新中国成立后,戴岳友人肖劲光、黄克诚、周世钊、程潜等时常来此聚。“这是有红色印记的一栋房,见证了许多历史。”戴世选说。

如今,这栋老宅却又多了另外几道“红色印记”。黄兴北路棚改项目启动,戴岳公馆在红线范围内,被刷上了鲜红的“征”字。

评估“面目全非”的它只是历史遗迹

长沙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200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部门曾组织人对戴岳公馆进行考察,后来又多次进行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戴岳公馆是一个历史遗迹,但不是文物,原因在于“它已经面目全非了”。他们建议,采取实地标识的方式进行体现。

单从临街面看,的确很难看出这是一栋老宅:日杂店、干洗店、蔬菜摊,共用“民主西街1号”的门牌,而其周围也满是各式小贩。戴世选说,1987年,经商浪潮袭来,为了生计,他们将公馆改成了门面,并进行了些许改造。“但它见证了历史,不应该被拆除。”戴世选希望有关部门能重新审视这座老宅。

[观点]

可与周围公馆一起建公馆群

虽然公馆面貌已更改,但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认为,衡量公馆是否具有文物价值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二是看公馆主人的社会影响。尽管公馆的一楼风貌完全改变,但结构仍在,“这样的纯木结构在长沙也很少见了,也可以进行恢复”。另外,戴岳在中国近代史有一定影响,因此陈先枢提议将戴岳公馆保留,与周围几栋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公馆一起,建一个公馆群。

戴岳(1888-1970)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新邵人,保定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参、湖南省第九区行政督查专员兼保安司令官、湘西行署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协委员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