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斯:帮中国文物回家的老外

是否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是否还记得在这一事件中曾为兽首回归中国做出过卓越贡献而备受中国人赞许的那个人、那个名字——高美斯?时隔三年,记者终于有幸采访到他。高美斯是法国人,今年已63岁,魁梧的身材,满头的白发,穿着利落。虽然是法国人,高美斯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曾经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多个国家生活过,丰富的经历让他接触多元文化的同时,更加钟情于中国文化。

缘起海洋玉髓

2012年3月21日,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先生,参观了北京兴伟石文化艺术中心及中华砚文化展览。参观结束后,高美斯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在看到本刊刊登的海洋玉髓时,高美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详细询问了海洋玉髓的具体情况。当记者拿出海洋玉髓实物时,高美斯更是爱不释手,“光滑、温润的手感,细腻、通透的质感,丰富多彩的图案,让人啧啧称奇。”欣赏完海洋玉髓后,高美斯诗兴盎然,他充满激情地写下了《奇石颂》。高美斯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像海洋玉髓这样有特色的新藏品非常具有收藏潜力。他还提出,收藏时必须求“精”。“同一种类的藏品,有不同的等级划分,价值自然也不同。精品受人追捧,一般的就无人问津。最后能流传下去的,引起世人共鸣的,只有精品。”对海洋玉髓赞叹之余,高美斯说,他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中国最珍贵的文物回家。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高美斯的另一个身份是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创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的初衷很简单,由于工作原因,高美斯经常往来于各种展会和拍卖会之间,加上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他便格外关注来自中国的古董和艺术品。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几十年中,高美斯在拍卖会上见到过很多中国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文物是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流入欧洲的。他在感叹中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为中国文物大量流失而惋惜。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真理的追求,他决定帮助中国追回流失文物。于是,他在2004年建立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APACE)。APACE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以协助中国追回海外流失文物为主要目的。虽然为文物保护做出了那么多贡献,但是在欧洲,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高美斯的做法,他甚至遭受过多次威胁及恐吓。尽管如此,高美斯表示,他会一如既往,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就是一尊铭刻着“咸阳宫”等四五十个铭文的战国青铜鼎的回归,这是他送回中国的“第一份礼物”。高美斯描述说,看到青铜古鼎纯属偶然。他自己喜欢青铜器和瓷器,平时也会收藏一些小型古董,在看到古鼎的刹那间,他就感觉那是中国的东西。因为和考古学家并肩工作的经历,让高美斯深知专家们的辛苦,也知道文物对中国意义深远,于是他萌生了把这件古鼎买下来并送归中国的想法。高美斯知道鼎在中国文化中意寓繁荣昌盛,他希望这座鼎能够再一次见证中国的和平统一和繁荣昌盛。据说高美斯为了购买这件古鼎,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卖掉自己的房产。正在记者为高美斯的栖身之所表示担忧时,他只是笑笑,打趣说“去太太那里住……”

坚强而孤独的战士

在别人看来高美斯先生头顶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应该是位高高在上的人物,但给记者的感觉他是一位淡雅的人,他也经常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事情也只是自己应该做的。当问及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高美斯表示,虽然工作众多(如中法文化交流和贸易等),但最主要的还是继续做中国文物回流的“桥梁”,在欧洲介绍和保护中国文物。

虽然APACE的发展及追讨文物的道路十分艰辛,也感觉很孤独,但高美斯会一直坚持下去。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在积极寻找路径,将手里经初步考证曾经为清朝王室所用的一些玉器,送回它们永远的家——中国!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