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路范宅烧毁一年无人管:从市文保降为历史建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们来看看,市级文保点怎么被烧了!”昨天,市民张先生给记者爆料,并发来了一组图片。图片上,昔日的白墙黑瓦,都成了残垣断壁,柱子有些塌掉了,大部分都烧成了炭黑。

照片上被烧的,市民说,新马路上的范宅是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什么时候的火灾?为什么没有火灾记录?昨天,记者进行了调查。

范宅已被烧得只剩下躯壳

官方称是流浪者烧饭引起

根据市民的爆料,记者来到了新马路。长长的围墙内,空地长满了杂草。

进门第二幢房子,门口镶着一块大理石牌子:“宁波市文物保护点,新马路12号范宅”。落款是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牌时间是2003年8月14日。

昔日的白墙,明显发黑,而透过窗子,屋顶仅剩下几根斜的梁,烧成了黑炭。而两三个拱形的门,塞满了新砌的红砖。记者绕着房子,走了一圈,也没找到入口。

爬上宁波三院的19楼,记者才看到了范宅的真容。除了几根烧黑的房梁,屋内几乎空无一物。

记者了解到,这一带统称为“新马路近代建筑群”。根据宁波文化遗产网的记录,范宅大门朝南,水泥磨石子式石库门,主楼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近代西式木构架。而在范宅的前后,相隔不到三米,各有一幢老建筑。

这火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呢?目击者徐大爷回忆说,去年下半年,凌晨四点,对面来了很多消防车。”

徐大爷说,后来这个房子空置过一段时间,经常被盗,听说有人偷里面的老木头出来卖,后来几个门就被堵了。

在江北消防大队,记者查到了当年的火灾记录:去年6月27日,消防到达时,范宅的火已经烧到了屋顶,因为房子外墙被封死,还是打破墙壁才进去了。

为什么会起火,消防给出的原因是疑似流浪者烧饭引起。

范宅烧毁后将何去何从

街道表示会对其进行修复

市级文保点文物被毁,竟然长达1年没人修复?

有一些市民质疑,这会不会是变相拆除老房子的前奏?随后,记者联系了文保部门,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范宅已经不是市级文保点,目前已是历史建筑。”

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江北新马路一带聚集了多处传统建筑,之前公布市级文保点的有23处,区级文保点1处,而在2008年,有18处被调整成了历史建筑,范宅也在其中。

烧毁后的范宅将何去何从?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房子将进行统一的修复和修缮工作。另外,街道组织人员对老房子进行清扫,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贝家巷改造年底动工

将制订措施保护片区历史建筑

18所老房子为什么会被降级?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是根据2008年出台的《宁波市文保点保护管理办法》决定的。

对于取消“文保点”,一般有三种条件,包括因自然、人为原因等消亡的,因自然、人为等损毁原因导致其保护价值严重缺失的,还有一种是因证据认定与其原有评估价值存在重大不符的。

当老建筑从文保点降级为历史建筑时,保护待遇也就有了天壤之别。

昨天,浙江省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保点,是由文物行政部门公布的,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在宁波,对于文保点的保护,就有单独的《文保点管理条例》。

而历史建筑,很大程度上,这还是属于“学理概念”,多数就是指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一些老房子,也就是说,如果历史建筑受到破坏,没有相应的处罚办法,受国家保障要弱些。

采访中,记者对“降级”的18处历史建筑进行了走访,除了范宅被烧毁,大部分仍保留着,里面还住着不少居民。

江北区白沙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除了每周轮流对老房子进行巡查,遇到台风、下雨、冰雪天气,即时上报它们的情况,平时也会为一些采风市民介绍相关历史。

他说,街道辖区历史建筑较多,除了保留老房子,还会在附近建造一些新的建筑群,形成一条新老结合的商贸区。

据介绍,贝家巷改造今年年底即将启动。在拆迁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历史建筑等老房子,他们也会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