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轴线上的民国洋楼与清代青砖屋


提名榜5号
大塘村清代民国建筑群
提名人
李国良63岁广州市海珠区大塘村人。在大塘村出生长大、生活工作。从小爱学习,特别对研究本土民俗活动、历史建筑有浓厚兴趣。
提名经过
城中村改造能否保留风俗与历史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对这里的建筑和街道就了如指掌。这些年,大塘村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村口的路越来越宽了,村口的大榕树,只剩一棵,三个小门楼早己被拆,村口两个大鱼塘早已填上并盖了楼房,大街白石路变成水泥路,青砖瓦房变成4层5层的楼房........还有些剩下的民国建筑,在村里越显奇特,这些多是公房或还未解决历史问题的侨房。
建议
大塘民国建筑可与大元帅府形成辛亥革命记忆。
大塘村处于广州市新中轴线南端,有的历史建筑还处于中轴观光带上。这些房屋的原房主很多都参与辛亥革命活动。这些建筑如能保留,对研究清朝的岭南建筑与社会、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有一定的价值。.......大塘的民国建筑和大元帅府,李福林厚德庄园可形成辛亥革命记忆。
近几年,我在天涯社区发表过《新中轴线的将军府,急待保护》,促使元龙大街50号的李雍的洋楼式别墅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我还陆续发表《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布达拉宫》,《辛亥革命一村出了6位将军和一位黄花岗烈士》、《大塘康公庙该不该重修》《中轴线上的明代建筑》等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现在这里将面临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能否保留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塘村的风俗和历史,特别是有特色的历史建筑,作为广州城市发展与记忆的一部分,值得关注也让我忧虑,保护好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我们责无旁贷。
专家评点
整体性和质量在广州不多见
本期特邀专家:
陆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考察可以看到,大塘村的建筑主要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房子为主,在整体上保留比较完整,数量也比较多,在广州并不多见,值得称道。
现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穿过大塘村,作为古村落要保留下来就有困难。如果没有城市开发的要求,这么有特色的建筑群整体保留还是有条件的。但是目前与城市发展有冲突的情况下,就要看如何合理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难度在于,要保,里面有很多新建加建的建筑,要拆,里面又有很多不错的历史建筑,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房子。但是,在规划新中轴线观光区域时,可以与历史建筑保护协调起来。
我认为,尽可能应该把里面特色浓郁的建筑保留下来,有的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整体性和质量效果在广州都不多见。要多想办法,保护好我们城市的历史记忆。
建议
特色浓郁建筑可在新中轴线上作休闲空间
广州在做城市新中轴线规划的时候,适当把这些特色比较浓郁的建筑纳入到开发规划中去,作为观光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如此之长的中轴线上,不可能什么东西都没有,不可能单纯走路看绿化,应该保持多样性。这里面有纳凉的地方,有休闲、驻足的空间,如过去老广州专门吃冰的冰室等等,这些老房子就可以利用起来。大家可以来看看建筑,吃点东西,聊天下棋,有一个多样化的环境氛围。
在改造中,大塘村的特别好的传统建筑可以迁建。在重建时,它的青砖、木雕等构件可以使用回去。
但是近代建筑的整体性更强,很多建筑材料如地面的砖及水磨石、外立面运用的水刷石等,很难拆出来,一拆就坏了,构件不可拼装,除非整体保留。而迁建成本过于昂贵,也不现实。
关注
你全拆了建高楼,人家来大塘看个鬼呀
规划专家称在绿轴上的历史建筑不会拆,绿轴外则取决于村民态度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将穿过大塘村和分布在它上面的众多的清代青砖大屋、民国洋房别墅,同时,大塘村也面临着城中村改造的紧迫任务,如何将保护历史建筑与规划协调,同时积极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已经引起了大塘村居民、专家学者的关注。
根据广州市规划局去年11月公布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介绍,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端实际从珠江、小蛮腰起,经过大塘村的主要街道西华大街一带,然后穿过区级文物建筑李雍别墅后,才到达它的最南端海珠湖的。
《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负责人广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三所副所长朱志军介绍说:新中轴线南段16平方公里,以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重点打造城市核心地区,围绕“岭南印象,花城绿轴”这个主题来开展的,提出“厚岭南文化、强岭南印象”的思路。中轴线南段地区以笔直绿轴贯穿南北,整体环境体现花城绿轴,花园在城中,城在花园中。大塘村位于中轴线的行政办公区内,大部分落在这个180米宽的绿轴上。
朱志军表示:绿轴绿地不等同于大草坪,应赋予功能化的空间,让人能进入体验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岭南风貌,大塘村的历史建筑与文物建筑在绿轴上,应结合历史文脉加以保护和利用,文物是不应拆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绿轴绿地可作为文体设施,公共休闲空间进行利用,增强中轴线的文化体验性与公众可达性。
历史建筑在开发地块的话,可结合城中村改造,制定历史文化保护方案,原则上应原址保护利用,不得已可统筹协调,用迁移、复建的方式到绿轴、社区公园中,历史建筑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很大程度则取决于村民与主管部门的态度与管控力度。
大塘村60岁的李先生介绍,前段时间李雍别墅成为了区文物单位,但是有人反对挂牌,怕成了文物建筑,周围好多米内都不能进行建设,缩小了改造面积,少赚钱了。其实保护这些建筑可以拉动这里的旅游业,这都想不清。你把这历史建筑全拆了,全建高楼,人家谁来消费,来大塘看个鬼呀。
住在西华大街的60多岁的简阿姨对于这里有历史的好建筑她希望也要保护好,“这也是广州历史的一部分,把有年头的好建筑保护好可以继续利用,搞旅游做商务都可以,这和新中轴线建设、城中村改造一点也不矛盾,不要像猎德村一样全拆光光。”
元龙大街七巷8号以独特华丽的镬耳墙引人注目。
外墙使用的是水刷石外立面的做法,非常的精细,修缮完了以后效果会更好。
有灰塑的门眉。
"窗户是典型的民国时期的彩色玻璃窗,当时使用得比较广泛,这种窗户清末就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建筑中了。"陆琦教授介绍。
踏勘现场
西关大屋+镬耳墙+红砂岩墙裙+水刷石外立面
观荫别墅:
西关大屋类建筑保留了部分历史信息
从大塘村北面进入西华大街,第一眼就可以望到建于1932年的西关大屋类的青砖建筑、已经改成“大塘伟记”饭店的“观荫别墅”。建筑外表贴了瓷片,墙上安装的大玻璃窗。它对面则是一间曹氏宗祠。
大塘村民李国良介绍,这个建筑是上世纪20年代担任广州市长的李福林主持下,由大塘村的人集资修建的供大家休息、聚会的场所,类似现在的会所。
陆琦教授说,幸好,现在大门的门楼和左侧还比较完整,这个建筑保留了部分的历史信息。有些部位看得还是比较清晰。它属于西关大屋类建筑,有三开间。中间是入口,左右各有一个开间。右边变成了饭店,如果要改回来,就要进一步勘察、设计。
元龙大街七巷8号:清代中晚期的房子
建议作为文物保护下来以免城中村改造被拆掉
大塘村的清代青砖大屋比比皆是,元龙大街七巷8号以独特华丽的镬耳墙引人注目。
巨大的镬耳墙,像一条飞舞的巨龙在空中翱翔。这条呈W形状的“巨龙”装饰讲究,两面翘起来的如龙尾下面雕刻精美的各种图案。
这是一幢三间两廊式青砖大屋,墙裙建材使用了红砂岩,上面是青砖。一进门是个天井,两边一面是厨房,一面是放工具的,再进去是厅堂。陆琦教授说:"可以判断,这个大屋年代比较久远,可惜,现在只留下一进了。"
陆琦教授认为,从总体上看,这栋建筑布局较为完整,也比较丰富。青砖镬儿墙、红砂岩墙裙、趟栊门、门上有复杂的雕花的门檐、石板路等保存完整,建筑的艺术价值、历史信息较为完整,而且年代久远,建议可以先作为文物点保护下来,否则在城中村改造中很容易被拆掉。
西华大街10号:前国民党将领李群洋楼
优秀的近代建筑,可列为文物保护
西华大街10号洋楼,虽经历风霜却依然保存完好。这曾是跟随李福林发迹的大塘人、国民党军队第5军第15师师长李群的洋房。
李国良介绍,解放后这里曾做过派出所、公安局的宿舍,使用强度不大,保存完好。现在是一些做卫生、保安的人员居住在里面。
“从建筑质量上看,都不错,它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在当时是先进的。外墙使用的是水刷石外立面的做法,非常的精细,修缮完了以后效果会更好。”陆琦教授介绍,“看得出,业主受外来文化影响,也受当时审美影响做水刷石的简约风格立面。”
“它的装饰不是很多,立面造型上偏向于西方现代、简洁的风格,没有使用巴洛克的曲线符号。“立面线条运用得比较多,在窗框、窗眉、门眉、阳台等有线条修饰的运用,做的也整洁精致。墙面的装饰,阳台的雨棚有曲线造型,也很讲究。”
建筑形式从传统平面格局过度到目前这种形式的过程。
进入大门有个长长的走廊,天花的高度有近4米,地上铺设的是水泥花阶砖——黄底枣红图案,两边是黑色花边,显得十分高雅。
一楼和二楼的房间很多,房间宽大,但里面陈旧,斑驳陆离,“但是格局基本没变过。”
陆琦教授总结说。从整体看,这个洋楼建筑属于近代的较为优秀的建筑。风格上,属于主要以近代简约风格为主,与古典式、折衷式有明显的区别,有其相应的历史价值。
作为近代风格的洋楼建筑,无论就建筑质量、造型与装饰风格、历史价值等方面而言,总体上是不错的。要控制住这个建筑不被破坏,最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就从法律上确定了对它的保护要求。可申请为市一级文物单位,至少可以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记忆
大塘村:曾任广州市长李福林与6位北伐将军之故里
建西式楼房23间,现存20间
清代时,大塘村属番禺县茭塘司,那时大塘村还叫阜丰乡,又名天池乡。大塘当时紧靠松岗东南麓建村,大塘涌直入村内。
大塘村的先人不少考上状元走上仕途,或做生意如贩盐等,这些人赚了钱便开始在大塘村修房建屋,光宗耀祖。
大塘村李姓多住在西华大街、元龙大街,也较为富有,所以青砖大屋以西华大街和元龙大街最多、最集中,其他街巷也有不少。
除了建住宅之外,大塘村先人还在清嘉庆年间重修了李氏宗祠、观荫李公祠,道光乙酉年间重修了苏氏宗祠等。这里还有始建于明代的曹氏宗祠,而古老的林氏宗祠最近挖出状元牌坊巨石多块。
大塘村从前有多间庙宇,还有广州其他地方都少有的三娘庙、相公庙、关帝庙、华光庙、天后宫、洪圣庙、文昌阁等各社坊的社稷,说明大塘村历史悠久,建筑之丰富在当地也是名列前茅。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曾在大塘村秘密工作
大塘村的近代洋楼建筑和李福林(原名李兆桐)发迹历史有着密切关系,也带动了大塘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而李福林的发迹与孙中山又密不可分。
清末时,李兆桐(即李福林)和沙煲兄弟李雍、林驹为救李胜,劫牢并劫官衙,被朝廷通缉,迫为绿林,打劫当铺、赌场,偷盗富豪,渐成地方小势力。
后来,黄花岗烈士之一的马侣受孙中山密使,安排李兆桐到河内受训,从此李兆桐加入同盟会,孙中山为其改名为李福林。马侣的故居现在也在大塘村西华大街上。
李福林后参加多次反清起义活动,协助孙中山工作。在粤期间,孙中山、朱执信、胡毅生、莫纪朋、陈炯明、倪映典、赵声、方楚乔等均来过大塘村秘密工作和避风头。
将军们建洋房别墅作度假之用
在孙中山的支持下,李福林成立了福军,参加推翻清朝的战斗。他追随孙中山,保卫大元帅府,东征西战。李福林后成为第三军军长,1924年任广州市市长,北伐时任第五军军长。
跟随他的大塘兄弟不少都捞个一官半职的。这时期大塘出了6位将军。除李福林外,还有福军三标统之一的李雍,第五军代军长林驹,十五师师长李群,民团总指挥李兆芳,张宗昌属下陆军少将苏廷章等。
有钱有势后,他们大都纷纷在大塘村大肆修建楼房别墅。那时建的西式楼房有23间之多,现存的也有近20座,均是建于民国10年到30年之间,而且多是李姓村民,多集中于西华大街、元龙大街等地。
由于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他们思想更为开化,这些建筑不再是传统的青砖大屋样式,而是颇为西化的洋楼建筑,很多建筑材料都从国外进口。这里当时离广州城市中心不远,环境优雅,他们把洋楼式别墅建在这里,经常回到这里度假居住。
(据《李福林回忆录记》《大塘村记》《广州市志》《海珠区志》等)
街坊回忆
林老伯:83岁为什么大塘村的老房子能保留下来?
我记得小时候,大塘村就很旺的,但是环境比现在好很多,到处是大树,那些青砖的大屋都好靓,洋楼也很好看,而且人没这么多,也没现在这么脏乱差。
大塘里面什么都有,药铺、饭店、米店、戏院都有,连烟馆、妓院都有。
为什么大塘村有这么多好的老房子呢,别的地方很少见呢?而且现在还能保留下来呢?
大塘在清代就成了周边村庄的中心,经济条件比其他地方好一些,清末民初这里又出了个李福林,他发达后带动了这里的建设,建了很多好房子。当时那些房子还是比较新的,私人用得也很仔细的,而且人也没这么多,保存得就好。我记得,日本仔来的时候,我们很小,他们首先占了好房子住,我们全家都跑到四会那边亲戚那里,躲到日本仔走了才回来。
解放后,大塘村设立了广州市沥窖区人民政府。首先那些洋楼、洋房和好房子,就被政府机关征用了办公,区政府、水利局、公安局、派出所、教育局什么的先用了,而且还驻有陆、海、空的部队。新窖人民公社成立后,一直到新窖镇改制,一直都是党委、政府的所在地。新窖人民医院也建在这里。
因为这些建筑主要是办公,住人少,破坏就少很多,就是“文革”时因为革委会在里面办公,也没人敢去“除四旧”、去扒屋扒房的。
广州新中轴线上大塘清末民国建筑群(部分)
西华大街1 号 观荫别墅 李福林主持下由大塘村民集资修建
西华大街一巷2号 家宅青砖大屋 李华暖 16 岁参加反清斗争
在厂前用炸弹袭击清将军
西华大街10号 近代风格洋楼 李群,国民党第五军十五师师长
西华15号 西式洋楼 福军早期营长李兆麟
西华16号 青砖大屋 大塘民团指挥李注
西华24号 青砖大屋 保商卫旅营营长李玉珊
西华大街38号 洋楼别墅 民团总指挥李兆芳(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筑)
元龙大街50号 中式庭院与西式洋楼别墅 国民党陆军少将李雍
(区文物单位)
元龙大街6、7 号 青砖大屋 民居(镬耳屋)
元龙大街7 巷8号 青砖大屋(镬耳屋) 李万榕[音],商人,在海参崴
做皮毛生意发财
大塘桥南五巷19 号 青砖大屋 国民党第五军十五师副师长、军长林驹
宗祠建筑
观荫李公祠 清嘉庆年间重修
李氏宗祠 清嘉庆年间重修
苏氏宗祠 道光乙酉年间重修
曹氏宗祠 始建于明代
特别提示
历史建筑,是指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快来秀一秀邻家的老房子
本专栏向社会公众、民间组织征集历史建筑提名。
经公众提名的历史建筑,将由专家筛选、评点、推荐,然后进行读者投票。所有被推荐建筑将提交市规划局,列入历史建筑普查的候选名单。
联系方式
1可以将相关文图资料发送到shendunews@126.com;
2新浪微博私信@新快报_深读新闻;
3拨打报料热线020-87776333。
投票
我们会将每一期读者推荐的历史建筑的信息在新快网和新快报新浪微博上公布,欢迎网友投票。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