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物古迹保护的眼睛

游丽江古城,感受最深的是,走在修旧如旧的古城,内涵丰富的纳西文化扑面而来,渗透进每一个细胞,恍若时光倒流。作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丽江,无疑是成功的样本。它把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有机融汇,用原汁原味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它抓住了文物古迹的修复与保护的核心保护了丽江独有的文化。

古建筑、古街区、古村镇,经历了历史的荣枯盛衰,其文化的记忆全部沉淀在那一砖一瓦和一石一木之间,它是悠久历史的精髓,是逝去人文的留痕。从那些看似残破的墙体、老旧的街区上,不仅能找到古代先人物质和精神的遗存,还能从那些独特的风景中,品味出隔世的诗情和灵性。同样,尤溪土堡也沉淀着闽中先人多姿多彩的精神元素、文化符号。因此,在尤溪古堡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进程中,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坚持“修旧如旧”的基本理念,而不对文物古迹施以过多的干预只有尽可能地保持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才能够完整、真实地展示出来,传承下去。

同时,还要杜绝各种名义的破坏性开发。近年来,在我国各地,那些未经专业论证或未按程序报批就贸然将文物修得面目全非,或者为了节约成本而实施变更性修缮,甚至实行迁移异地保护的悲剧,一再重演。但愿,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尤溪土堡上。

一直以来,我省在对土楼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注重以土楼为载体,传承与发扬客家文化,使土楼的精神元素得到延续、文化基因得到传承、当地群众生活得到有效改善。这是尤溪土堡,或者福建土堡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鲜活例子,可以活学活用那就是,坚持把“文化”这个核心,当作尤溪土堡的眼睛加以呵护、维护,坚持好、落实好对文化遗产原状、原貌、风貌的相关保护原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