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修复文物就是还原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在细心地修复文物,桌上是各式各样的修复工具。  

徜徉在博物馆,欣赏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时,您可曾想过,它们出土时很可能是一堆堆了无生气的残陶破瓷?其实,走上展柜前,几乎每件文物都要经历一道“修复关”。修复这些文物的人,就是文物修复师。

像医生看病一样,为修复残损的文物,文物修复师也要“望闻问切”,有时修复一件文物就需数天甚至数月。那么,这个神秘的“程序”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昨日,记者来到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修复室,打探文物“医生”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文物重放异彩的。

【选片】

就像玩一场拼图游戏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修复室,就像一个小型“实验室”。在房中央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剪刀、钳子、镊子等“实验工具”,7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埋头“实验”。

他们的“实验”对象,就是日前刚刚出土的一批唐三彩。这部分唐三彩数量200多件,由于历经千年“风霜雪雨”,如今已成七零八落的残片。

“修复任何一件文物,都是小片拼成大片,大片再拼成器物。”赵俊卷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修复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30多年。他说,“拼合”是文物修复的前提,就像进行一场拼图游戏,是一个无比考验眼力、分析力、专注力和耐性的过程。

“有时,为了找一个小小的马尾巴,要翻遍整个库存。”赵俊卷说,面对任何一件待修复的文物,修复师都要像大夫一样“望闻问切”,仔细比对。越是到了最后关口,选片工作越是困难,但“每当成功接合完成一个器物,心情都会无比的激动”。

【修复】

每一步都是精细活儿

“选片后,文物修复工作才算真正开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修复室工作人员方盾说,首先要用纯净水对文物通体进行清洗,如果遇到比较坚固的积垢,则选用乙醇清洗,之后用粘胶把陶片粘连起来,恢复破碎之前的模样。对于那些已经缺失的部分,则选用质地细腻的专用石膏进行修补,以完整恢复器型。最后,用砂纸对断面小心进行打磨处理,以确保器身光滑鲜亮。

“在修复过程中,每一步都是精细活儿。”方盾说,有时为了清除文物表面上的浮土,修复人员要用小刷子一点点进行清扫,有时忙活大半天,也才仅仅清理出巴掌大的一块。

【理念】

修复文物就是还原历史

文物修复的最高境界是色泽自然,修旧如旧。其中,陶器的修复又是最困难的,因为陶器很容易热胀冷缩,如果只是把残损的地方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很可能发生新的破裂。

赵俊卷表示,做文物修复,要求你得懂很多知识,因为古代文物各有各的特点,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平静的心态和足够的耐性,是很难胜任文物修复工作的。“需要融会贯通、历经数十年才能练就一双巧手。”赵俊卷说。

“同时,修复文物也是在还原历史。”方盾说,作为凝固的记忆,文物承载的是一段段的历史,然而,文物的“寿命”又是有限的,因此,修复师既是文物的“治疗师”,又是在修复一段段行将消失的历史。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