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陆北方唯一的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厅
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拍摄的电影《赛德克•巴莱》10日将在大陆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人反抗日据当局残暴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本片介绍的仅是台湾少数民族的一小部分族群,而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内的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厅,游客可以通过欣赏清末民国初期,除赛德克部落外台湾其他多个少数民族部落使用过的文物,了解其当时的生活情况。9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一展厅。
据博物馆陈列室主任马晓华介绍,这是大陆北方唯一一个陈列有台湾少数民族文物的展厅。
展厅门口有一张彩色的台湾少数民族分布图,用繁体字介绍了阿美人、泰雅人和排湾人等概况。200平方米的展厅,陈列着木雕工艺品、陶制、藤制生活用品和麻质服饰等文物。
据中央民族大学2011级学生、阿美人马耀•有喜格介绍,展厅有些文物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风貌。
文物说明显示,清末民国初期,木雕工艺品流行于台湾各部落之间,如携子馘首像、木雕武士立像、蹲坐人像等。这些木雕主要呈黑色或黑褐色,多为人像木雕。据介绍,排湾人曾盛行祖先崇拜,祖像雕刻很多,尤其是立柱雕饰,基本都是以祖像为主题,工艺精致,造型多为左右对称的正面祖先像。
除木雕物品外,展厅还陈列了少数民族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木梳、人面烟斗、葫芦器皿、藤篮、藤包、鱼篓、竹桶、木杵、舂臼、陶碗等。游客参观文物时,结合墙壁上的生活场景图像,仿佛可以看到近百年前少数民族在捕鱼、狩猎、舂米。
无论是木雕还是陶制物品,其上常有蛇形雕纹,如蛇纹馘首图腾板、百步蛇神板、蛇纹猎首壶、雕蛇陶瓶以及正面雕蛇和馘受图案的占卜道具箱。
据了解,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各种图腾信仰中,百步蛇崇拜十分常见。现代台湾南部的部落中,墙壁、门窗、桌椅、服饰、手杖等生活用品随处可见蛇的图案。
上述文物多数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入馆,展厅内泰雅人的彩袖麻布长衣、阿美人的钮扣衣、邹人的红色棉布男服等少数民族服饰,则为上世纪9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捐赠。
其中有件泰雅人的贝衣做工特别精致。据展厅志愿讲解员文雅茹介绍,贝衣也称“贝珠衣”,其以两幅麻布制作的无领、无袖长衣为底,上缝缀串串贝珠。贝衣的说明牌上,还介绍其制作过程:先将砗磲(一种大型海产双壳贝)切成颗粒状,然后磨成珠再颗颗串缀成串,缝饰在麻布衣服的襟边、袖口、背部乃至全身。每件衣服需用贝珠几万颗甚至十几万颗之多。
据悉,贝衣曾经是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只有头目、族长或猎头较多的勇士才能穿着,其还曾被作为聘礼和货币使用。
目前展厅内陈列的文物数量有100多件,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国初期的物品。据介绍,博物馆共有400多件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厅面积有限尚未全部展出。
马晓华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来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将继续扩大博物馆的规模,增加文物的陈列数量。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