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节目火爆异常 文鉴的虚火与文保的缺才

近年来,鉴宝、寻宝一类的电视节目火爆异常,文物收藏和交易过度繁荣,让人们总以为什么时候可以一夜暴富,或总以为对于文物的衡量只有百万千万上亿的金钱;一时间,涌现出大量所谓专家,他们口若悬河地对出土文物进行估价和鉴定;人们对于荧屏上信誓旦旦的他们奉若神明,因为他们可以一言九鼎地为文物定生死。文物鉴定拜金盛行,虚火正旺,助长了文物盗掘、走私,对此,有关专家应常常服用一点清热解毒胶囊。

日前,笔者参加北大考古90年庆典活动,体验了文物和考古的另一面,也就是它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的那一面,见到了一群一直奋战在考古文保一线,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考古文博科学家,他们为中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开设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第一个自己的考古学研究机构,著名学者马衡、胡适等先后出任研究室主任。几代学人,薪火相传,奋斗不止,始有大成。

科研和育人正是北大考古的使命。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说,北大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建设上,在考古学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文物考古事业人才培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其前身共培养了2600余名考古专业人才。学院的田野考古屡获佳绩,自1990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学院主持或参与的田野考古项目有20项先后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最近10年以来,学院已完成或在研项目252项,其中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12项。

在北大百年讲堂,那天活动第一个发言的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他从山西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举棋不定,从晋东南彩塑壁画的缺乏专业维修人员,谈到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矛盾和新问题,而最重要的一个瓶颈就是人才制约。他说,文物保护工作急需大批专业人才,既缺乏高层次人才,也缺乏能动手操作、在古建和壁画上动手修复的高级蓝领人才。

这是对文保工作的清醒认识。一个文物专家,首先是一个文保专家;文物保护和考古,首先是一门科学。要作出成绩,成为专家,必须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物不论一分钱”的态度和境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我们不仅仅在文物考古方面向前推进,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文物保护事业空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真正的专家。

何时人们不再将考古同挖宝混为一谈,何时讨论文物的价值时不再同金钱联系起来,何时人们通过考古学、文物学揭示的历史和文化唤醒自己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考古学文博学才能成为真正走进大众的科学。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