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东丹井石碑 断在乌山石塔寺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位老人正在断裂的东丹井石碑前,清扫上面的落叶和积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今又断裂了的东丹井石碑

昨日,市民郭先生打进本报热线968977,称福州乌山石塔寺边有一块清朝的东丹井石碑断掉,只剩下半截残碑了。他说一个星期前,福州作家唐希,带一群外地朋友上乌山游玩时,才发现这事,深为痛心。

当天上午,报料人郭先生带路,我们在乌山石塔寺边的一处斜坡上,找到了那半截残碑。残碑上的刻字还很清晰,能辨认出该石碑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但碑文的具体内容刻写在前半截石碑上,不知是否是被压在了底下。

唐希介绍,断掉不见了的半截石碑上,刻着“东丹井”的字样,大概是在2004年左右,该石碑出土时,就曾被挖断过。当时的鼓楼区文管会工作人员把它拼接好后,立在了今天石塔寺前的一个古井边,把它保护利用了起来。“但现在它又断掉了,并且还有半截去向不明,多可惜!要知道,这个石碑还与已经消失了的唐朝净光塔有关联啊,我们就剩下两块了。”唐希说,这块断碑的另一个“兄弟”——西丹井石碑,至今还完好无损地安放在邓拓故居边的“护道白真人庙”的临时安置点里。

聊起这些带“井”字的石碑,唐希有满腹的故事。他说,据史料记载,唐朝的福建按察使柳冕,当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资金,给德宗皇帝建塔祝寿。石塔建得有多精致,后来鲜为人知,因为石塔在唐末的农民起义中被毁了,只留下我们今天还能在乌山看到的一块石碑与一座后代重建的石塔寺。但福州民间则流传一种说法,称柳冕建塔时,以塔为中心,在它周围深凿了5口大井。后来到了清朝,后人又重新疏通了这些古井,并分别在五口古井边立了石碑。

大概是在1997年,福州凯凝铺的南门口拆迁时,市民从地下挖出如今还完好无损的“西丹井”。这里的“西丹井”,相传便是唐朝净光塔五井之一。宋元之交的道士白玉蟾在这里悬壶济世,将草药浸泡在井中,在瘟疫为害的年代为市民提供免费的保健服务。后来周边居民便在凯凝铺为他建造了“护道白真人庙”。故至今,西丹井石碑,还与“护道白真人庙”在一起。

“东丹井石碑,虽然没有西丹井的故事多,但它出土的地方却是在西丹井的西边,这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有点意思呢!”唐希认为,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赶快将已断裂的东丹井石碑,保护利用起来。他说除了有民间故事和未解之谜外,石碑上的文字,本身也有艺术价值。

“你看石碑上的井字中间,有个圆点,它实际上既是‘丹’又是‘井’,这就是道家所称的‘云隶丹书体’,既像字又像图案,这在其它石刻里也是不多见的。”唐希介绍说。

福州鼓楼区文体局的工作人员听说情况后表示,他们会尽快到乌山石塔寺边找到“东丹井”的石碑,确认丢失的另半截石碑是否就压在断碑底下。他们也将会尽快想办法保护利用起这块石碑,恢复成它原来的样子。

 

责任编辑:晓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