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这些坍塌的古建筑(组图)


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维修性拆除”,到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再到康有为故居扬言被拆,文保话题屡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近日,我省长治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了共同筹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合作协议。同时,为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山西省文物局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键报警”系统的配备安装工作,官方对文保的重视日益加强。
唐大华,一位来自山东德州的汉子,为了亲自考察木结构古建筑,从2010年起,他已经踏遍适合自驾出行的省市,曾四次来到山西。他说:“3月底,我将踏上我的第五次山西之旅。” 数次抵晋——古建惨状刺痛了心
“我去山西主要是为寻访元代及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并非专程去看破庙,这次看的40余座中,没想到竟然有近半数是屋顶坍塌漏雨的,痛心之至。”今年1月5日至9日,唐大华第四次来到山西晋东南地区,返回山东的第一天,他就在微博里写下了这样的感触。
唐大华介绍,全国早期木结构四分之三在山西,而山西早期木构四分之三在晋东南的长治和晋城两地,“我所经过的地区,数长治长子县失修的古建筑最多,山西之外大部分省市的早期木结构基本都进了国保单位,保护得很好,只有这里的大批宋金元古建筑荒芜在野。”唐大华回忆,这些年目睹的最悲惨古建莫过于长治长子县阳鲁村商汤圣帝庙,原有金代正殿和明清的两厢,早年正殿已塌毁,2010年村里将整座庙彻底推平,建成了村民活动室,古庙的石柱被扔在路边……一座金代木结构古建筑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长子县西上坊村南荒原上建造的成汤庙,现仅存一座正殿,柱头铺作前檐为五铺作双假昂,后檐五铺作单抄单昂,使用了柱头真昂,殿内梁架六椽栿对前乳栿,空间宽敞。”他说,据文保资料记载,1982年,该庙就成为长子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在殿顶大面积坍塌,多处梁架裸露淋雨,后檐西北角檐柱下沉,前后檐铺作层糟朽变形严重。
“大量的早期木结构建筑坍塌淋雨,用不了几年就会大批消失,我把亲眼所见告诉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迹。”唐大华说。
2012年1月9日,唐大华前往长治市长子县南漳佛爷庙,这是一座元代的县级保护文物。“房子从外围看还说得过去,但打开屋门竟发现后檐屋顶已经全部坍塌,当时我只有一种感觉,就是心痛。”眼前的这一幕再次震撼了他的心。写信求援——失修文保亟待关注
自2006年踏上寻访古塔之行起,唐大华的访古笔记就从未间断过。近500G照片,500余篇博文,每一种记录方式都铭刻着他每一次出行的所见所闻。“以前虽然每出行一次都会写博客,但总是压很长时间,最近我感觉这些失修古建筑亟待修复,所以一到家马上就写出来。”他说。唐大华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对古建筑着迷,最初的了解是通过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的著作 《中国古塔》,2006年便萌生了从古塔开始挨个省市实地考察的想法。迄今为止,他已访问了400余处2000多座古塔。
作为一名IT行业的自由职业者,唐大华说,最近这段时间在古建上投入的精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工作。自从博客里开始陆续发表一些失修的古建筑,前来关注的人就络绎不绝,很多人看到文章和照片后都认为不可思议。“他们还以为文物一直保护得很好呢。从此,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了,这些古建筑都很珍贵,我尽全力,能挽救一个是一个。”唐大华说。
2012年1月14日,也就是唐大华第四趟从山西回到山东之后,也为了使自己的呼声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响应,他开始写信给国家、各省文物局以及关心文保的元老人士。
“我刚才算了算,一共12封。”唐大华无奈地摇摇头,“可惜至今一个回音也没有,不过无所谓,回音对我并不重要,只要他们知道有这么个事就行了,我猜测也许是地方部门没有上报,上面还不知道现状,所以我会继续不间断地写下去。” 微博呼吁——网友共鸣反响强烈
1月10日,“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大殿元代,前檐严重下垂,殿顶多处漏雨,西缝大梁根部彻底腐朽,随时会断掉”;1月11日,“长子县中漳村伏羲庙,元代正殿挡在明清的献殿之后,现在正殿屋顶多处大面积坍塌,大梁直接淋雨,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很快将腐朽倒塌”;1月12日,“长子县西郭村的一座小庙,老乡称为西寺庙,明清建筑风格,正殿屋顶大面积坍塌,梁架淋雨腐朽,两厢更是早已坍塌完毕”……
唐大华已忘记微博是从何时开始成为他专为文保 “奔走呼号”的日记本。唐大华说,当初开微博的目的纯粹是用来娱乐的,但没有想到微博的传播效果如此之大,天天的“哀号”,显然成了专职呼吁文保的工具。“我有多大劲儿就发多大声。”他说。
2012年3月4日,他在微博里写下:“这几年四次去山西访古,实地考察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一百余处,其中有数十处是屋顶坍塌漏雨的,急需维修抢救,我编了个长微博,把这些频危古建筑发布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心,推进文保事业发展。”转发量随即超过2000。
网友ramp:泱泱华夏之殇,只见水泥钢筋大厦拔地起,奈何山西古建风雨飘!
网友薛蛮子:您真是个有心人,希望两会代表中有人看见也发个提案。保护我国频危的千年古建筑,也给子孙后代一点古文明的念想!
网友冬耕201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们不能一味地利用,更应该善待并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份珍贵的遗产。
唐大华说,最初看到如此多失修古建只有一种愤怒的感觉,但现在不这样想了,更多的是希望借此途径广泛呼吁,唤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传递心愿——效仿免费爱心午餐
在唐大华的博客目录分类栏里,有一个专门的《大木殇》系列,里面记载着这些年他所目睹的急需维修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它们怕淋雨,这些全部遭受雨淋而屋顶坍塌,尤其是后檐,常年不见阳光,一旦遇雨,几年就朽了。”他说,这些失修古建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唐大华为自己总结了今后必须要做的五件事:一是利用微博继续呼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失修的古木建筑;二是坚持给相关文保部门写信,引起重视;三是坚持写信给文物界知名人士,借他们的声音传递文保重要性;四是继续开展实地调查,把真实的古建现状呈现给更多人;五是与有关部门商榷成立古建基金事宜,募款方式效仿“免费午餐”。
他介绍,三月底的第五趟山西之行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再去长治看些古庙,他担心有些恐怕熬不过这个雨季;另一方面是与相关负责人当面讨论成立基金用来修建古庙之事。
“前些天我也和长子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的负责人通电话进行商讨,我想这么多庙没有修还是有原因的,一是缺钱,二是不为人知,或许知道的人多了,就会有人来行善投资了。”他说。“免费午餐”的公益行动曾掀起一股民间公益热潮。唐大华建议,修缮古建同样可以采用筹集社会资金的途径,从捐款1元起汇集民间零散资金,再把募款交予当地文物部门具体实施。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初步想法,接下来还需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我就是希望通过民间募款的形式把人们对坍塌古建的遗憾转化为保护意识和现实行动,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文保,支持文保。”唐大华表示,对于早期木结构的保护,有专职的文保队伍和良好的维修技术,任何一座珍贵古建筑毁于当代,都是文保之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