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成都将挂牌保护历史建筑(组图)

位于和平街16号的严谷荪书库

位于金河路60号附9号的王泽浚公馆

李家钰兄弟宅楼
成都市署袜街的邮电大楼、原成都量具刃具厂主楼、邱家祠堂……这些承载着成都记忆的历史建筑将被受到挂牌保护待遇。记者2月8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成都市房管局历时半年对全市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作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和系统的挖掘清理,摸清了成都现存历史建筑的家底。作为成都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一项具体举措,下一步,成都将分批次对这些历史建筑展开挂牌保护工作。
历史建筑多数在中心城区一环路内
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底蕴深厚魅力独具的历史文脉。去年12月,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提出要努力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充分利用成都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机制和办法,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举措之一。
据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韩蜀霞介绍,自秦代建城以来成都逐渐形成了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市内及周边拥有众多历史建筑遗存。就历史建筑来看,既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也有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经市政府审定公布的文物建筑,更多的则是清末以来涌现出的一大批极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优秀近现代建筑。
为保护和承接好这些历史记忆,成都市房管局通过半年时间的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域成都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先后梳理出了上百个具有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历史建筑。
从调研情况看,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为明清以前的历史建筑。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从位置上看,多数分布在中心城区一环路以内,以锦江区和青羊区居多,其它历史建筑在各高校和公园等地方也有分布。
成都历史建筑的类型包括了民居类建筑、宅邸建筑、产业建筑、公共建筑及构筑物,其中以民居类建筑和公共建筑居多。它们有的反映出传统手工匠人精湛的技艺和传统观念;有的引入了不同程度的西方元素,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有的体现了工业建筑的工业美,有的与重要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关。“如位于署袜街的邮电大楼、原成都量具刃具厂主楼、李劼人故居等,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建筑”,成都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启动13处历史建筑保护项目
“成都历史建筑是传承成都城市历史文脉,展示城市的根和灵魂的载体,也是成都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韩蜀霞告诉记者,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针对每一个历史建筑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率先对13个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项目启动了保护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还将陆续分批次进行。”韩蜀霞说,2011年启动的13个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包括李家钰烈士故居、李家钰兄弟宅楼、王右木故居遗址纪念碑、严谷荪书库等,其中有体现老成都居民文化的民居院落,有民国时期川军将领的生活与社交场所,有修建于清朝晚期的中西结合的宅邸,也有广东客家移民的宗族祠堂。
目前,位于青羊区文庙前街92号的李家钰烈士故居和位于青羊区方池街22号的李家钰兄弟宅楼2处历史建筑已修缮完工。
未来将建花名册实施挂牌保护
据了解,成都已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力度,正着手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制定历史建筑保护花名册,同时确定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级,统一设立标志,实施挂牌保护,让全域成都在城乡建设中承接好成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元素,让历史文脉成为展现成都特色的最好名片。
今后,凡是纳入保护的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除。韩蜀霞告诉记者,成都将严格控制对历史建筑的拆除,将历史建筑保护审查列入政府征收、房地产开发、单位自行改造工程的审查范围。
韩蜀霞透露,随着成都传承历史文脉、培育特色化城市文态的力度不断加大,成都市房管局已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正在进行相关政策研究,着力促进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加大对具有成都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的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
相关链接
历史建筑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建筑艺术价值或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相联系,能够反映成都城市发展及人文历史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重要建筑或代表作品、特色建筑、纪念类建筑、在成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以及其他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首批挂牌保护的13处历史建筑
●冯家大院
九思巷3号
●鹤鸣茶社
人民公园内
●李家钰兄弟宅楼
方池街22号
●王泽浚公馆
金河路60号附9号
●康季鸿公馆
通盈街699号
●唯仁山庄
龙泉山顶长松寺
●严谷荪书库
和平街16号
●李家钰烈士故居
文庙前街92号
●尹昌衡公馆
王家坝街4号
●邱家祠堂
龙王庙正街41号
●刘存厚公馆
西珠市街42号
●保路同志会原址
岳府街
●王右木故居原址
体育场路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