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演练古代建筑灭火救援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演练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火场指挥部研究部署演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演练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演练现场

随着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年代久远、多为砖木结构的古代文物建筑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文物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完善嘉峪关市城楼古迹应急处置预案,不断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12月28日上午,嘉峪关支队开展古代建筑文物灭火救援实战演练,为“雄关”古建筑打造出坚实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嘉峪关城楼作为古城代表建筑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地势居高、坡陡、面窄、出口少、游人多,加之年代久远、多为砖木结构建筑和消防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古城墙内存在一些消防安全隐患。此次演练火情设定为12月28日上午10时36分,关城文物景区西南角发生火灾,火势凶猛且百年文物受到巨大损害,情况十分危急,事故发生后,景区工作人员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同时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对城楼进行灭火和冷却,力求控制初期火灾。

12月28日上午10时38分,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根据所描述情况,立即启动古迹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调集雄关中队调集4台水罐车、1台曲臂登高车及20余名指战员赶赴现场。根据预先制定的《灭火作战计划》,指挥部迅速将人员进行了分工,并成立了以参谋长祁天虎为总指挥的火场指挥部,成立灭火、供水、疏散警戒三个小组,科学部署战斗力量。经过现场侦查检测,灭火作战组佩戴空气呼吸器,迅速进行火情侦察,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作战原则,登高车、水罐车开始强烈的灭火攻势,同时利用水幕水带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保护战斗员;并在四周设置安全员等部署,指派专人疏散交通、做好抢救人员准备,确保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有条不紊。经过全体参战人员20多分钟的战斗,险情得到彻底控制,使得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化险为夷。

期间,嘉峪关电视台全程进行跟踪报道。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