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传奇:从落寞乡村到世界文化遗产

夜色弥漫水面,塘里倒映着青灰老宅,灯一盏一盏暗了下去。留宿村中的游客,围坐小木桌前,品着月色和茶香。有人用手机播放起淡淡的蓝调,提醒着人们这个“古老”的梦发生在21世纪的当下。

这个让人容易“穿越”到过去的地方,是安徽黄山西南麓黟县一个奇特的古村落——宏村。它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如今依然保留着最初始的纯净与青涩。

智慧的宏村先人,开“仿生学”先河,设计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宏村在诞生800多年后,才迎来生命的春天和发展的转折点。2000年10月30日,它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乡村,一夜闻名于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经过严格考察评审后,授予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儒家文化与徽派当地文化思想影响下的东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代表,是独一无二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这样评价宏村。

11年后,宏村依然是原来的宏村,丝毫不因蜂拥而至的游客而改变自己的生态。

隆冬,雾气弥漫碧水之上,灰瓦白墙,成就了一副水墨中国画,神秘而沧桑。老人闲聊,孩童嬉戏,“鹅儿游在青瓦颠,轻风拂过墙欲翻”,难怪人们称之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一条水系连接整个村庄,黄山的山泉温润地从每一户人家门口潺潺流过。南湖是“牛肚”,月沼是“牛胃”,偎依石板路的水圳里经久不息流淌的是“血液”。

月沼是宏村的中心,渐次排开的徽式层楼叠院围绕着这个半月形的水池。清晨,捞鱼人在塘边撩起涟漪,老宅的青灰墙面透着金粉色的温暖,像娇羞的新娘。

35岁的上官卫花,是从黄山嫁到宏村的媳妇,钟灵毓秀的环境让这位中年女子俨然刚刚出嫁的少妇,她娴静地坐在月沼边为孩子织着毛衣。34岁的秀兰包着朴素的头巾,在湖边晒着一箩箩萝卜干、地瓜干、梅干菜。50多岁的汪大姐,在流过门前的水圳“浣纱洗帕”,她一点没让污水重回水圳,而是装入备好的废水容器里。

随处走进一家民宅,往往能看到客厅案台上放着西式座钟,左边是一面镜子,右边是一个花瓶,谐音“终身平静”。或许这是身处世外桃源的宏村人对人生的另一种追求,无论荣华富贵,还是平凡简易,平安就好。

就是这样的生活哲学,让“入世”的宏村依然保持着“出世”的心境,并没有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

其实,宏村人也曾经试探过“走出去”。数百年来隐在深山,导致宏村在外部世界快速发展、国人生活走向富庶的当代,依然贫穷落后,甚至破败不堪。

在这样鲜明的反差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宏村人终于有了梦想,“把宏村的景色、老祖宗的文化通过旅游介绍给世界”。只是,这个梦想一度酝酿为心酸。

1985年,被誉为“民间故宫”的皖南古民居之最,宏村“承志堂”以县旅游局景点名义向游人开放,但门票收了10年,村里人没拿到一分钱。1994年起,宏村先后两任村长三次向县里打报告要求村办旅游,未有回音。1996年6月,宏村人终于注册了旅游开发公司,然而一年后,村里每人才得到10元。

资金的缺乏,理念的落后,让宏村面临危机。宏村路面青石板大部分损坏,古老的房子年久失修,随处可见的垃圾散发着腐坏的臭味,村民马车拦游客、牛马粪涂墙屡见不鲜……

这一切在1997年开始改变。总部在北京的中坤集团接手宏村项目,旅游地产界“教父级”人物、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组织了全国知名的建筑专家以及徽派古建筑专家,制订了宏村景区开发规划方案,多次赴黄山论证考察,最后通过了景区开发的规划方案,这个方案当时就花了30多万元,而宏村一年总收入才17万元。

诗意的坚持和保护文化的价值理念,让宏村在2000年底申遗成功,2001年成为《卧虎藏龙》取景地,拥有了国际知名度。宏村项目也成为中国旅游开发“教科书式”的成功案例。

难能可贵的是,中坤通过与当地百姓“共赢”的理念,让过去的民间不满转化为认可与赞誉。中坤把宏村原生态的农家乐经营权完全交给村民,将原来宏村边上的停车场用地,以每年收取1元的象征价格租赁给镇、村,形成旅游工艺品市场,该市场最贵摊位可拍出13.6万元,每年一签约,让当地镇、村、村民有了另一笔不菲进账。

宏村人每年除了拿到门票分成,也通过经营家庭旅馆、卖旅游商品等获得收入。当地人透露,一户人家收入在十几万到四五十万元之间。原来贫困落后的宏村,已经成为黟县最富裕的地区,私家车数量最多,千万富翁不少。

“现在老百姓关注的是游客的数量如何,怎么提高服务质量,怎么提高附加效益……”67岁的汪家金乐呵呵地道,尽管已经满头华发,老人脸上却不见多少皱纹。

受益于旅游开发的宏村人敞开心扉接受着来自外部的积极改变,深深感受到这里的发展与自身息息相关。如今,宏村的街面上总是干干净净,村民自觉地维持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宏村五年、十年,乃至更遥远的未来,都能保持现在的模样。

汪家金的孩子经营着一家叫“积善堂”的农家乐,收入不菲。老人生活十分惬意,每年都要去外地旅游,京、沪、苏杭、海南等地都已走遍,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宏村组织全村人去了上海。

“我们让皖南小乡村用开放的心态接轨外部世界,却保有淳朴纯真的内心境界;让古建筑里的居民在旅游开发中提高生活水平,却不改变最初的生活形态;让宏村文化永续传承,天空永远干净,绿水永远澄澈,而没有丝毫现代文明入侵的迹象。”中坤集团黄山旅游板块负责人姚勇说,这就是中坤旅游开发的“心经”,其根本内核是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位写生的年轻人,正一笔一笔画下冬日里的宏村,皖南水乡,水韵清波,淡墙浓瓦,空灵蕴藉,时光停放在安宁的南湖里。在和谐浑然的时空里,画者和画一起融入了宏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