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旧址中央花园盖住宅楼 未向国家文物局报批

近日,网上关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花园”盖起住宅楼一事炒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在中央花园建楼?这些楼房为谁而建?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中央花园”已不存在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区西北,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的驻地。杨家岭革命旧址主要由“七大”旧址和领袖旧居、中央各机关旧址等组成,领袖旧居坐落在西北方向的山峁上,与“七大”旧址等被一条马路分隔。据了解,党中央移驻杨家岭后,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沟口南侧闲置的一块空地,作为散步和集体活动的地方,后群众俗称“中央花园”,地表无建筑遗存。

经知情人带路,记者才知道在杨家岭旧址引路口商铺后的东南角落处盖起的楼房,这里是曾经的“中央花园”原址。记者目测,“中央花园”距离杨家岭旧址入口不到300米,中间被一座小学、幼儿园,及散落着杨家岭村农民住宅和部分低矮的商业门面分隔。

据延安市文物局介绍,上世纪80年代,延安市将中央花园所属地块作为苗圃交由风景林场使用,90年代,划至旅游局(旅游集团),2009年又被划到林业局。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中央花园”权属多次更迭,地块上形成许多临时建筑,“中央花园”原有风貌早已不复存在。

据延安革命纪念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从1959年到1975年,中央花园始终作为杨家岭旧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1975年,省文物局还拨款对中央花园3孔窑洞等进行了维修。虽然历经多次蚕食,中央花园仍得以保留。将保护多年的革命旧址开发房地产,有悖于红色旅游发展方向,更是违反了《文物保护法》。

谁在中央花园建楼?

延安旅游集团总经理曹玉兴回忆说,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中央花园”已不存在了。由于林场职工住房困难,这里私搭滥建又十分严重,2006年,风景林场提出在自有土地中央花园建设职工住宅楼。

同时,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杨家岭旧址进出道路狭窄、停车困难和旅游环境差等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中央花园长期被林场所占,周围旅游环境急需改善。

2007年延安市规划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延安市文物局向市规划委员会首先提出整体搬迁杨家岭村的方案,恢复旧址风貌。延安市规划委员会考虑到搬迁小学和拆迁农民住房拆迁量过大,以及解决林场职工住房困难,最终采取折中方案,批复了林场住宅楼建设,并决定拆迁杨家岭村在旧址引路入口处的简易商铺,拓宽旧址进出道路,在道路入口处东侧恢复中央花园。

据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1961年列入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为确保文物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中央花园原址便属于建设控制地带。

根据相关规定,在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延安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央花园已没有当年风貌,当初主要考虑的是恢复中央花园,改善旧址整体环境,拓宽进出旧址道路。现在来看,没有向国家文物局履行报批手续,的确不够完善。”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