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下考古人:海底伸手不见五指 随时有危险
前不久,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大沽口散化锚地发现并确认一处民国时期沉船遗址,这也是本市首次进行水下考古活动。水下考古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随时会有危险。记者昨天采访了全程参与此次水下考古的队员甘才超,听他讲述水下考古人的故事。
现年32岁的甘才超被大家爱称为“阿甘”,是目前本市仅有的两名可以进行水下考古的专业人员之一。初看上去,阿甘身体瘦削但很结实,一头长发造型看起来文艺范儿十足。从业3年来,他下水百余次,曾经参与过我国“南澳一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工作。
因为海底能见度差,阿甘手掌被划伤。王晓明 摄
读高一时的“阿甘”,一次偶然机会得知“1986年英国人迈克尔·哈彻到我国南海盗取了大量沉船宝物到国外拍卖获取巨额利润,震惊了整个中国考古界”的消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立志学习考古保护国家文物。后来,“阿甘”如愿考入西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成为本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名野外考古工作者。在2009年全国第五期水下考古培训班学员招收中,“阿甘”经过考核成为当期培训班成员,并通过严苛筛选,拿到了世界潜水联合会国际潜水员CMAS三星证书。
读高一时的“阿甘”,一次偶然机会得知“1986年英国人迈克尔·哈彻到我国南海盗取了大量沉船宝物到国外拍卖获取巨额利润,震惊了整个中国考古界”的消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立志学习考古保护国家文物。后来,“阿甘”如愿考入西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成为本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名野外考古工作者。在2009年全国第五期水下考古培训班学员招收中,“阿甘”经过考核成为当期培训班成员,并通过严苛筛选,拿到了世界潜水联合会国际潜水员CMAS三星证书。
谈到学习水下考古,阿甘告诉记者,最初是跑步加体能训练,之后才是全副武装的潜水池训练。除了体能训练外,“阿甘”还要学习整整6大本潜水专业教材。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阿甘进行了近30次海潜练习,他的潜水能力从2米、5米,最终达到了30米,通过了救援证、封闭式潜水、开放式潜水等十多项国际标准的潜水考核。当记者问及阿甘第一次在开放性海域进行船潜感受时,他告诉记者:“乘船出海后,大伙儿在船舷上一字排开,冲着大海呕吐。停泊时,浪一涌一涌地,使得船左右摇摆得比行进中还厉害。第一次在开放海域潜水是在广东大角湾的休闲风景区进行的。当时海水大约27℃,我和另一个同伴在教练带领下入水,把心思都放在肢体动作的配合上,没感到恐惧。”阿甘告诉记者,水下考古工作和人们的想象有很大差距,并不是在平静湛蓝的海面上,徜徉在鱼群与珊瑚中的。现实中的水下考古工作需要理性研究和严谨推理,大多数时候,水下考古队员都需要潜到水下一二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周围一片漆黑,人会完全没有方位与层次感,根本不知道是在多少米的水下,也不知道离你几米开外是否正潜伏着一条鲨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