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应避让河南唐户遗址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安家瑶、中科院教授周昆叔、北京大学教授赵朝洪等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20日联名写下倡议书,呼吁立即对河南省新郑市的唐户遗址采取保护措施,并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唐户遗址渠道路径向西移50米至100米,以保护唐户遗址考古资料的长期性和完整性。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新郑市的唐户遗址内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唐户遗址面积为14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特大型多时代聚落遗址,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将穿越遗址西部,从去年4月开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这一地区进行重新调查和抢救性发掘。经过调查,共发现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3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的一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

随后,考古人员又对总干渠占压的遗址进行了发掘,截至目前,共发掘7000平方米,发现裴李岗时期房址60多座,灰坑230多个,排水沟2条,壕沟2条,出土大批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仅目前发掘出土的房基数量,就比裴李岗遗址发现30年来所有考古发掘中所见房基的总数还要多。这些房基共分4组,每组有一个大房子,围绕大房子周围建小房子,其中第四组房基周围布满网状的排水沟,这些在全国裴李岗文化遗址考古中为首次发现。

20日上午,国内数十位知名文物专家在对唐户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后指出,裴李岗文化时期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对中国早期北方农业起源、房屋构筑与布局、家庭组织及其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等领

30年前发现于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的裴李岗文化,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之前的一段空白,有力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中原地区就已经进入原始农业文明,为研究我国农业、陶器制作、纺织业和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彻底击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专家认为,截至目前河南全境已经发现有140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但过去发现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遗迹都以墓葬为主,极少发现有房址。而唐户遗址一次就发现60多座8000多年前的房址,这是考古学中极难遇到的重大考古发现,一旦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经过,所发现的房基将会彻底毁坏。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