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先祖陵被盗案详情披露 文物没有技防措施

随着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近日逐一被抓捕到案,今年初夏发生在陕西省凤翔的秦公六号陵大墓被盗案终于告破。人们不禁问,帝王陵墓的安全到底如何?如何应对这种猖狂盗掘现象?

■盗洞直达“黄肠题凑”

6月,陕西省凤翔的秦公六号陵大墓被盗案发生后,凤翔县公安局、宝鸡市公安局遂成立专案组,着手对这起盗墓案展开调查。

盗洞两米以下是用炸药炸出,已经炸到构成主墓室的棺椁——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先秦墓葬史上较为流行的帝王级墓葬形制,多用方形柏木等坚实木材构筑成棺椁,其内多藏珍贵器物随葬。

秦国在凤翔雍城建都近200年,秦公陵园埋藏着在雍城执政的19位秦国国君,其随葬品必然十分丰厚。陵区唯一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其墓圹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墓圹,有专家认为墓主人是秦景公。

■盗墓分子作案形成“产业链”

专案组确认盗墓贼采用的是地下挤压式爆破。因为爆炸距地面尚有段距离,爆炸声非常小,难以惊动周围。

专案组数次研判认为内外勾结、利益共享是案件的主要形式,外省盗墓犯罪嫌疑人与本地人内应,出人的、出钱的与出技术、出货的等形成了一个非法的地下“产业链”。

10月12日在三门峡警方协助下,宝鸡警方抓获张某、南某、任某3名犯罪嫌疑人,19日在宝鸡将姜某抓获,20日至22日又分别在河南和浙江将犯罪嫌疑人南某、曹某、张某和叶某抓获。

经审理,犯罪嫌疑人供述,此案是由宝鸡姜某组织,由河南张某与浙江叶某出钱所为。具体分工先是姜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负责勘察清楚墓室,河南张某出了约8万元负责设备、炸药、交通、人员等费用,浙江叶某参与出钱欲进货,以便文物及时“出手”。

■陵区内文物没有技防措施

案件所暴露出的盗墓“专业化”却令人担忧:

46岁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姜某,作为熟悉情况的本地人,跟当地公安、文物人员多有认识,其对秦公大墓的了解程度甚至可与专业考古人员相媲美。

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河南当地小有名气,今年来多次来凤翔,与人津津乐道自己盗挖古墓,先后分4批组织人员参与。

主要犯罪嫌疑人叶某,在盗掘古墓方面后发制人,意欲出小钱办大事,用文物市场的行话就是“捡漏”,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根据审理情况,姜某、张某是最主要的策划者、实施者,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了盗掘行为,而且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专家分析,犯罪嫌疑人为找新工具以便破开黄肠题凑才致案发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是在等待文物贩子的过程中案发了,也就是说在找文物下家的时候,为保证文物是哪个坑的货,有些文物贩子要亲自或派人到现场看墓,同时也便于盗到空墓时风险共担。

然而,反观秦公陵园的田野文物安全保护条件很不乐观。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馆长景宏伟说,在方圆二三十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文物没有任何技术防护措施,习惯于夜间巡护的文物保护人员在老百姓眼中就是“一年两条腿,破鞋十余双,手中大木棒,见影心就慌”的形象。如今,国家文物局已开始对秦公陵区立项进行技术防范工程,建成后将发挥巨大安保作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