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马站打造“广府文化书院街”

更新规划全票通过,6 处已拆书院将按原布局复建,北侧将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广州市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规划》9 日提交广州市规委会审议并获全票通过, 根据规划,大小马站书院群将打造为“广府文化书院街”,建成以书院群为核心的“书院文化都市休闲游憩区”。

藉此规划,搁置近3 年的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工程有望加快重启之路,其中,6 处已遭清拆的书院将按原布局复建,其他历史建筑保持现状, 但均可在不破坏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注入适当的文化、商业功能。记者同时获悉,该地块北侧原居住商业用地将改为文化主导功能, 并选址建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新增保护南方剧院 复建六处已拆书院

根据规划, 大小马站书院群定位为“广府文化书院街”, 将打造以书院群为核心的“书院文化都市休闲游憩区”。其中, 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为东至大马站路, 西至教育路, 包括药洲遗址、南方剧院等, 北至捷荣公司地块中段,南至南方剧院南侧,总面积约2.5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大马站路,西至广州解放路, 北至中山五路, 南至大南路,总面积为1.4 公顷。

原保护范围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中1 处省级文保单位,为药洲遗址;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庐江书院和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另有历史建筑11 栋,包括4 栋书院、1 处民国民居以及6 栋多年前已拆封存的书院,以及三叠古城墙遗址。

除保留原规划确定的保护对象外, 此次新规划还增加了新的保护对象, 其中有3 处历史建筑,包括1 处民国民居、南方剧院和1 处祠堂附属建筑;“六脉渠左脉一正渠”的地下文物埋葬;以及4 棵古树、1 处古井。

根据规划,现状保留的书院及其他历史建筑不允许拆除,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已拆的6 处书院拟实施复建, 建筑布局尽可能维持拆迁前的布局方式, 并尽量按历史档案复建保存下来的建筑部分。以上历史建筑均可在不破坏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利用,注入适当的文化、商业功能。

在核心保护范围内,现状保留建筑按原高度控制,新建、改建的建筑不允许超过12 米;历史街巷将修复“一纵一横”的历史街巷格局;重点保护流水井、南朝街两条历史街巷,不改变原街巷走向,按现状尺度保护。

书院街实行全步行 地块入口设置广场

未来地块基本实行全步行。但保留小马站路与敦和里的机动车通行能力,打通千年古道与书院街内部通道。保护区四周则为机动车道。为保证充裕的公共开放空间, 规划在地块四个方向入口设置了广场,与周边街道相连接。

对于地块的地下空间, 规划要求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文物保护规定避让文保单位和地下文物埋藏区。此外,对于现状保留的历史建筑, 地下空间开发应以不破坏其安全与整体风貌为前提; 地下空间开发不超过5 层,待建、在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与公共开发的地下空间相连通。

北侧将选址建设省非遗展示中心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北侧用地将选址建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据了解,经市、区政府多次协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拟选址于大小马站书院群内的捷荣公司地块, 市政府近期拟收回捷荣公司用地与两处闲置用地(保护长城和银豪公司用地), 约1.6 公顷; 远期拟收回南侧现状居住、商业用地,约1 公顷。以区政府为建设主体,为保护区进行整体保护更新。

规划具体要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地块沿中山五路一线骑楼高度不大于24 米, 总体建筑高度不大于35 米。

未来将展示地下三叠古城墙遗址,位置以文化 部门确定的最终展示位置为准,要求结合遗址设置至少1000 平方米广场,不低于7 米高的公共展示空间。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