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茂陵完成大修 暂不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修缮一新的茂陵暂时不对公众开放。本报记者董世彪摄

5日,明十三陵中的茂陵完成史上最大规模修缮,原先墙垣残败的茂陵重现斗拱红墙。由于各项配套设施均不完善,修缮后的茂陵暂时不会对公众开放。今年9月起,十三陵中最后一座未修缮的帝王陵裕陵也将开始动工修缮。

茂陵抢修工程从2009年7月正式启动,投资1200万元,主要包括明楼挑顶大修、宝城补砌坍塌墙体、排水系统全面疏浚、祾恩殿遗址保护、祾恩门整体修缮等。

昨天,记者进入整修一新的茂陵,首先看到的是祾恩门,木质大门按照清代遗存复建,门后便是祾恩殿遗址。穿过祾恩殿遗址,先后是三座门、棂星门和石五供。十三陵景区办工作人员介绍,这三个建筑此前都有一定的坍塌和破损,砖石存在风化问题。修缮中,工作人员对破损的砖台进行了修复,并补配了缺失的石构件,对部分砖石进行了清洗和保护,用安全的藻类去除剂杀死残留的有机物,以保护砖石不被腐蚀。

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前长满衰草、墙体斑驳的明楼,也重新恢复了红墙和飞檐斗拱,原先残破不堪的祾恩殿遗址,经过修缮后大致能看出大殿的格局构造。

对于此次修缮为何没有重建祾恩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古建专家晋宏逵说,茂陵200多年来无人修缮,祾恩殿从一个巍峨的大殿变成了一座残破的遗址,修缮中只是对残墙柱进行了加固和防腐保护,散落在祾恩殿基座周边的石栏杆、望柱等石构件,也都按照原来位置摆放,“尽可能保留遗址也是为了保存文物的原物,不是说一定都要按明代样式修复。”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专家韩杨介绍,清代乾隆年间曾对茂陵进行过修缮,十三陵的每个帝王陵在清代都有所修缮,但处理不尽相同,有的保留了明清两代的台基等,如德陵、裕陵,有的则被改小重建,完全是清代风格。茂陵根据原来的遗址修建,保留了明清两代风格。抢修工程遵循文物保护法“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原工艺,最大可能不破坏历史信息。

据介绍,茂陵是继德陵、康陵、庆陵、泰陵后又一个完成抢修的帝王陵。至此,明十三陵中已有12座帝王陵完成抢修。目前,定陵、昭陵、长陵均对公众开放。十三陵景区办负责人介绍,茂陵等其他陵寝尚未达到接待大规模游客的条件,因此暂无计划对公众开放。但文物专家、学者和文物爱好者可提前与十三陵景区办联系,预约参观茂陵。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