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归堆儿”管理 “世遗”进行整体保护

(记者 王海燕)昌平有个十三陵镇,乍一听这名儿,您多半以为明十三陵就坐落在这个镇里。其实不然。这个名为“十三陵”的镇子,只拥有十三陵中的一座陵——思陵。倒是它的“近邻”长陵镇,坐拥另外那12座明陵。不过,伴随着昌平北部山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这样的尴尬局面本月底就会被打破。

昨天,昌平区召开北部山区行政区划调整动员会,位于北部山区的十三陵镇、长陵镇和兴寿镇将进行格局大调整。明十三陵全部纳入十三陵镇区域范围;昌平北部,一个纯山区镇——延寿镇将于月底挂牌成立。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已经酝酿了3年多时间,主要是出于对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考虑。”昌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明十三陵分散在两个镇境域内,“各有各的发展思路,保护不能形成合力。”

区划调整后,当前长陵镇境内的12座明陵,连同周边的22个村将一齐并入十三陵镇。整个十三陵地区形成一个大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按照昌平区的旅游发展规划,今后该保护区将采取类似封闭管理的模式,禁止旅游车辆进入核心区,利用环保摆渡车接送游客进出,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除了划入十三陵镇的22个村,长陵镇还有另外8个村将和其东部兴寿镇的9个村合并,形成新的建制镇——延寿镇,办公驻地设立在北庄村。

“划到延寿镇范围内的17个村,全部都是深山村,全镇的功能定位也非常明确,就是生态涵养区和休闲旅游基地。”昌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把资源禀赋相似的村子整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山区的长远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利用辖区内的延寿寺、银山塔林、大杨山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延寿镇将建设成一个以高端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产业为特色的生态发展示范区。

撤掉一个镇,同时又新建一个镇,这是昌平区自1999年撤县设区以来,动作最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新北部三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和兴寿镇各有各的区域特色,各有各的产业发展方向,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