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两年文物万无一失 不鼓励保护员铤而走险

7月27日下午3时30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一处叫庙坡山的汉长沙国王陵区。专职文物保护员张德明和罗树林正准备上山巡查。

那天的长沙号称全中国最热。没走几步大家的衣衫皆湿,而身边无处不在的蚊子早让大家叫苦连天,上下20分钟的路途也让每个人口干舌燥。

上山的小路是这些文物保护员走出来的,两边都是杂草,他们边走边用镰刀砍着,“几天不砍就把路遮住了。”对于守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2608处不可移动文物的896名看护员来说,每天对自己管辖的几个文物点巡查两次这一“基本功”,不会因为春夏秋冬或者风霜雨雪有任何的改变。

两年前的7月31日,经过7个多月的缜密侦查,长沙市宣布震惊全国的“12·29”古墓葬被盗掘系列案件告破。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长沙风蓬岭二号汉代古墓等20座古墓先后被盗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湖南的涉案人员最多、涉案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盗墓案件。案件的破获是对全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大贡献,但在一片赞扬声中,长沙市首先想到的是建立文物安全的长效机制。

2009年9月,长沙市政府出台了《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每处不可移动文物要有专人守点,每个文物点每年工作经费不低于4000元,文物安全管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要求。根据该《办法》,2010年长沙市、县两级政府拿出不可移动文物专项安全管理经费1000万元,并在全市组建了不可移动文物看护队伍896人。

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算得上是首创。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说,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长沙不可移动文物增至2608处。它们是整座城市的财富和名片,确保它们的安全不仅仅是文物部门一家的事情,应该纳入政府的工作,动员全民参与。“为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长沙尝试将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管理情况纳入了政府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规定出现重大文物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评先资格,对单位和个人实行行政问责制,使各级政府守土有责。”

长沙市文物局副局长唐彬表示,长沙市已经建立了“市、县、乡镇、保护员”的四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通过文物保护员日查、乡镇文物联络员周查、区县文物巡护员月查、市级文物督察员抽查的交叉式巡查,及时掌握文物点动态信息,而一些重点文物保护点都已经实现了重点巡查。比如望城区,方圆只有969平方公里,可是却拥有唐长沙铜官窑遗址和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两大重要遗址,而且都已经被规划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两处遗址都有巡防站,由公安民警、协警和专职巡防员组成。

“我们并不鼓励文物保护员铤而走险与犯罪分子搏斗,他们的任务是向巡防站或者有关部门通风报信。我们从市的层级上成立了文物公安联合执法办公室,在查处文物犯罪行为时,由公安部门牵头,文物部门协助;在查处一般性文物违法行为时,由文物部门牵头,公安部门予以配合。”湖南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何春平介绍说。

张德明从2009年7月1日起成为专职守点文物保护员,此后就每天围着王陵区转,“我们4个人分为4个巡护组,在24小时之内,要到每个文物点巡查两次,其中白天一次,23时至次日凌晨5时之间一次。”张德明说,4个专职文物保护员都是退伍军人,平均年龄都是40岁左右,身体都不错。一旦出现问题,可在10分钟内迅速集中。在张德明随身携带的《望城区不可移动文物点安全保护工作记录台账》里,记者看到他对每一天的巡护都做了认真记录,有谁来到文物点、文物点状况如何,当然出现最多的字眼是“排查各点正常”。

承担末端守护职责的896名保护员,体现了全民的参与。今年4月,开福区文昌阁的文昌庙在大雨中漏雨,文物保护员发现后,立即向长沙市文物局的督察员报告;2010年6月长沙五一广场地铁建设工地发现东汉简牍,建设者立即通过电话及时向文物部门反映。

两年过去了,他们的坚守换来的是身边文物的万无一失。 (记者 杨雪梅)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