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西湖“限客”莫如“疏客”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慕名而来的游客日益增多。根据测算,西湖景区年客流量3000万人次左右为最佳状态,超出这个数量,便会对杭州这个东南旅游大都会造成压力。于是,如何控制景区游客人数及车辆,也就是“限客”,已经提上有关部门议事日程。
前些年,免费一直是西湖旅游的主攻牌。2002年始,西湖景区取消了环湖60多个景点的门票,在全国5A级景区中,率先做到“风景资源回归大众”。正因为国内免费景区十分稀罕,逢年过节,游客蜂拥而至,西湖不堪重负,最高一天竟创下客流量200万人次大关,令人叹为观止。现在,随着西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客流量继续加大,若是实施限客,是否会与“还湖于民”的初衷相悖?在“免费西湖”的环境下又该如何加以实施?业界与民众就此多有疑虑。
其实,西湖并非一年四季都人满为患。在冬、夏季节,或“黄金周”、双休日以外的日子,西湖旅游设施的利用率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许多热门景点竟然游人寥若晨星。在非节假日,西湖周边一些星级旅馆尽管一再打折,仍然门可罗雀。
显而易见,客人过度热衷于几个老景点,过度集中于节假日,是景区表面上“火爆”的真实原因。
如此看来,解决西湖有时人满为患的根本出路,是把“限客”与“疏客”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去,灵隐寺、六和塔等热门景点游人超过极限时,会采取控制人数措施;同时,周末或“黄金周”期间,鼓励本市居民“上山下乡”,将西湖“让给外地游客”,就能有效地减轻热门景点的压力。
以后,我们不妨对非“黄金周”、周末,或者夏、冬季节到访西湖的游客,提供各种打折优惠,中外游客一视同仁,以期达到平衡冷、热季的效果。
同时,鼓励分流客源,推出适应不同层次游人的新线路。诸如,可引导游人参加能从山顶眺望西湖全景的西线清幽山林之旅,或推广船茶、船菜等旅游方式,将西湖游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运河、西溪、钱塘江航道水系,让游客坐于船中,“舟行景移”,体验江南之旅的极致品质,他们的西湖之旅一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龚玉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