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土遗址保护探索性研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基本信息:

 

  作者:王旭东 郭青林 谌文武 张虎元 孙满利 张明泉 王思敬 周双林 张秉坚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

 

  印 次:1

 

  ISBN:9787030456632

 

  内容简介:

 

  土遗址保护,尤其是潮湿环境下土遗址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保护中困难的课题之一。《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土遗址保护探索性研究》针对我国潮湿环境土遗址面临的问题,主要开展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理念、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征、史前土遗址建造工艺、病害分类与病害机理、土遗址保护加固材料与保护效果评估、考古现场土遗址力学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理念、界定方法、病害分类方法及理化数据库研发、多因子耦合病害机理揭示、保护加固材料和现场施工工艺研发、加固效果的无损评价方法和手段、力学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等研究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实质性推进了我国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潮湿环境考古现场土遗址的环境特征研究(1)

 

  1.1 考古现场土遗址潮湿环境特征研究(1)

 

  1.1.1 潮湿环境界定的意义(1)

 

  1.1.2 潮湿环境指标体系(2)

 

  1.1.3 土遗址保护中环境干湿度的评价方法与应用(11)

 

  1.1.4 潮湿考古现场土遗址环境特征(13)

 

  1.2 考古现场潮湿环境调查与监测(16)

 

  1.2.1 监测目的(16)

 

  1.2.2 调查与监测内容(16)

 

  1.2.3 调查与监测方法(16)

 

  1.2.4 监测数据分析评价(22)

 

  1.3 潮湿环境各种水体对考古现场土遗址的影响(41)

 

  1.3.1 大气降水对考古现场土遗址的影响(41)

 

  1.3.2 地表水对考古现场土遗址的影响(45)

 

  1.3.3 地下水对考古现场土遗址的影响(46)

 

  1.4 潮湿环境考古现场土遗址保护基本方法(49)

 

  1.4.1 建设防雨棚(49)

 

  1.4.2 修筑拦水堤(埂)与排水渠(50)

 

  1.4.3 修筑截渗墙(50)

 

  1.4.4 积水疏干(50)

 

  1.4.5 边坡支护(51)

 

  1.4.6 回填(51)

 

  1.5 小结(51)

 

  第二章潮湿环境史前考古遗址建筑工艺研究(52)

 

  2.1 房屋建筑的建筑工艺(52)

 

  2.1.1 半地穴式(52)

 

  2.1.2 地面式(53)

 

  2.1.3 干栏式(53)

 

  2.1.4 高台式建筑(54)

 

  2.1.5 小结(54)

 

  2.2 史前城墙的建筑工艺(55)

 

  2.2.1 夯筑(55)

 

  2.2.2 堆筑(56)

 

  2.2.3 小结(57)

 

  2.3 小结(58)

 

  第三章潮湿环境考古现场遗址病害分类研究(59)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59)

 

  3.2 代表性遗址的主要病害调查与分析(60)

 

  3.2.1 元上都遗址(60)

 

  3.2.2 辽上京遗址(63)

 

  3.2.3 古城寨遗址(65)

 

  3.2.4 汉魏洛阳城遗址(67)

 

  3.2.5 楚皇城遗址(70)

 

  3.2.6 楚纪南城遗址(71)

 

  3.2.7 龙湾遗址(71)

 

  3.2.8 盘龙城遗址(72)

 

  3.2.9 天子驾六遗址(73)

 

  3.2.10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74)

 

  3.2.11 熊家冢遗址考古现场(76)

 

  3.2.12 良渚遗址考古发掘现场(77)

 

  3.2.13 茅山遗址考古现场(84)

 

  3.2.14 玉家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86)

 

  3.2.15 草王嘴故城遗址(88)

 

  3.2.16 楚郢城遗址(89)

 

  3.2.17 魏长城遗址(90)

 

  3.2.18 神禾园遗址(92)

 

  3.2.19 病害统计分析(92)

 

  3.3 土遗址病害分类(97)

 

  3.3.1 自然破坏(Ⅰ)(97)

 

  3.3.2 人为破坏(Ⅱ)(108)

 

  3.4 小结(109)

 

  第四章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土遗址病害机理研究(110)

 

  4.1 潮湿环境下遗址土体理化性质测试(111)

 

  4.1.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111)

 

  4.1.2 土的水理性质(116)

 

  4.1.3 土的力学特性(119)

 

  4.1.4 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119)

 

  4.2 良渚遗址土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测试(120)

 

  4.2.1 含水率测定(120)

 

  4.2.2 密度测定(121)

 

  4.2.3 土粒比重测试(121)

 

  4.2.4 界限含水率测试(122)

 

  4.2.5 可溶盐化学成分分析测试(123)

 

  4.2.6 热传导性能试验(125)

 

  4.3 良渚遗址现场无损探测(127)

 

  4.3.1 时域反射监测报告(127)

 

  4.3.2 地质雷达探测(129)

 

  4.3.3 电法(140)

 

  4.4 良渚遗址土的水-热-变形耦合模型(145)

 

  4.4.1 良渚遗址主要病害类型(145)

 

  4.4.2 水-热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149)

 

  4.4.3 水-热-体变耦合模型分析(156)

 

  4.5 潮湿土遗址水-热耦合作用试验研究(164)

 

  4.5.1 水-热耦合作用研究(165)

 

  4.5.2 水-热耦合作用试验方案(165)

 

  4.5.3 水-热耦合作用试验仪器(167)

 

  4.5.4 试验结果与分析(169)

 

  4.6 病害形成机理(175)

 

  4.6.1 土的因素(175)

 

  4.6.2 外界环境(176)

 

  4.7 小结(178)

 

  第五章考古现场土遗址保护加固材料和现场施工工艺研发(180)

 

  5.1 潮湿地区土遗址PS 渗透加固潜力研究(180)

 

  5.1.1 试验研究内容(181)

 

  5.1.2 试验采用的技术路线(182)

 

  5.1.3 潮湿环境遗址土基本性质及试样制备(182)

 

  5.1.4 PS 渗透加固试验(185)

 

  5.1.5 加固前后非饱和直剪试验(195)

 

  5.1.6 加固前后非饱和固结试验(221)

 

  5.1.7 压汞试验(228)

 

  5.1.8 黏土矿物分析(241)

 

  5.1.9 X 衍射试验(244)

 

  5.1.10 X 射线荧光分析(245)

 

  5.1.11 扫描电镜试验(246)

 

  5.1.12 小结和建议(267)

 

  5.2 桐油石灰加固土研究(268)

 

  5.2.1 加固材料的选取原则(269)

 

  5.2.2 选择依据(270)

 

  5.2.3 碳化材料的选取(271)

 

  5.2.4 加固土试验研究(277)

 

  5.2.5 遗址土和加固土的斥水性研究(299)

 

  5.2.6 浸水稳定性分析(305)

 

  5.2.7 遗址土和加固土毛细水上升特性分析(308)

 

  5.2.8 小结(327)

 

  5.3纳米水硬性钙硅铝无机醇分散加固剂和亲水性高拉伸硅材料乳液加固材料研究(328)

 

  5.3.1 概述(328)

 

  5.3.2 陈化石灰-醇分散潮湿土遗址加固剂的探索性研究(329)

 

  5.3.3 二次生石灰-醇分散潮湿土遗址加固剂的探索性研究(333)

 

  5.3.4 石灰基液态水硬性加固剂用于潮湿土体的加固探讨(337)

 

  5.3.5 亲水性高拉伸有机/无机硅材料乳液加固土遗址的探索性研究(348)

 

  5.3.6 现场加固试验(356)

 

  5.4 非水分散体加固遗址土研究(359)

 

  5.4.1 丙烯酸树脂非水材料深入研究(359)

 

  5.4.2 新型非水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365)

 

  5.4.3 非水材料分散液性能检测(369)

 

  5.4.4 非水分散膜的性能检测(371)

 

  5.4.5 非水材料对土的渗透性能和固化(375)

 

  5.4.6 非水材料对土的固结的检验(377)

 

  5.4.7 非水材料对湿土固结的检验(385)

 

  5.4.8 保护材料现场试验(388)

 

  5.4.9 新型非水保护材料良渚遗址现场试验(389)

 

  5.4.10 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其他试验研究(394)

 

  5.5 桥式聚倍半硅氧烷遗址加固材料的设计及合成(403)

 

  5.5.1 研究目的(403)

 

  5.5.2 研究思路(404)

 

  5.5.3 室内测试(405)

 

  5.5.4 结果与讨论(408)

 

  5.5.5 现场试验(412)

 

  5.6 烧料姜石和烧阿嘎土加固材料研发与试验研究(413)

 

  5.6.1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加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413)

 

  5.6.2 加固材料的制备(413)

 

  5.6.3 加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414)

 

  5.6.4 加固材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428)

 

  5.6.5 加固材料实验(440)

 

  5.6.6 结果及讨论(444)

 

  5.7 加固材料加固效果评价(446)

 

  5.7.1 热物理参数测定对土遗址保护现场加固效果的检验(446)

 

  5.7.2 红外热像对土遗址保护现场加固效果检验(457)

 

  5.7.3 电阻率测试(472)

 

  5.7.4 显微观察检测(482)

 

  5.7.5 亲水、憎水测试(487)

 

  5.7.6 保护加固材料综合评价(491)

 

  5.8 小结(494)

 

  第六章考古现场土遗址力学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研究(496)

 

  6.1 史前遗址考古发掘(496)

 

  6.1.1 史前遗址考古(496)

 

  6.1.2 史前遗址发掘(497)

 

  6.2 考古现场遗址保护研究现状(498)

 

  6.2.1 基坑开挖、变形、破坏与支护(499)

 

  6.2.2 史前考古现场土遗址保护现状(508)

 

  6.2.3 考古发掘探方与基坑工程的差别(509)

 

  6.3 良渚遗址力学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509)

 

  6.3.1 概述(509)

 

  6.3.2 工程地质条件(510)

 

  6.3.3 变形破坏特征(515)

 

  6.3.4 发育机理研究(527)

 

  6.3.5 治理方法(529)

 

  6.3.6 良渚遗址考古现场土遗址稳定性评价(530)

 

  6.3.7 裂隙注浆试验(536)

 

  6.3.8 砌筑支顶(540)

 

  6.4 小结(545)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546)

 

  7.1 结论(546)

 

  7.2 展望(548)

 

  参考文献(551)

 

  后记(554)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