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自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除的时代,成片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的大旗下被不断夷为平地。今天的中国城市似乎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传统。城市空间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背后却是文化自觉的苍白”,这一段摘自《城市的自觉》的文字恐怕会让许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感到心痛。但同时充满希望的是,该书作者姚远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古城都曾面临现代化的挑战,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市民参与才是文化遗产保护最为坚实的力量,而中国民众的城市保护运动正在形成。”

 

      4月25日,一场关于“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的业界探讨在北京大学举行。关于中国众多历史性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其实已经让业界学者忧心忡忡,已94岁高龄为文物保护奔走了一辈子的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亲临现场,说起《城市的自觉》一书的作者姚远,谢先生表示,“好多东西能保护下来、能被人重视,就指望着这一批志愿者,而姚远这样一批志愿者对我们做文物保护工作的人真是太大的支持。”

 

      姚远本是政治学博士,在文化保护领域可以说是“业余的”,但就是这位“业余的”志愿者,为抢救最后的老北京、老南京不遗余力的奔走。在南京老城面临大拆大建的关键时刻,他起草建议书得到数十位专家的联名支持,最终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出台,从制度上保护了老城。

 

      《城市的自觉》以情理交融的文字,辅之以古城珍贵的最后影像,如实记录了北京梁思成故居和宣南、东四八条、钟鼓楼等历史街区,还有南京颜料坊、南捕厅、门东、门西等历史街区的最后时刻,作者为阻挡推土机而屡败屡战的历程令人动容。同时,本书又理性剖析了与存续城市记忆密切相关的文化自觉、物权保护、民生改善、公众参与等议题,探索古城保护与复兴的建设性路径。

 

      姚远说自己对城市文化保护的启蒙源于十多年前在北大的本科时期,当时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振洲老师提出“对文化的传承不应只是典籍、诗词,还有很多是从物质的载体中体现”,两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令其印象深刻。还有从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晁华山老师世界遗产课上认识到“文化遗产不仅是单独的文物点,还包括重要的历史城区,保护要强调原真性的理念”,这些都为姚远日后的探索奠定基础。

 

      同样将文化保护工作视为己任的新华社《瞭望》周刊副总编辑王军在看过此书后表示心情非常复杂,“可以说这是一本让大家很难过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孕育着中国社会希望的书。”为此他撰写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在古都北京的最后时刻,在古都南京的最后时刻,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后时刻,姚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这场事关中国文化命运的拉锯战中,姚远成为大拆除时代的对抗者、思想者和建设者。他赤子情怀的文字,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局限,与读书人的担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