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普人手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选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大举措,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最首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漏查甚至根本没有开展普查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就有320个县没有开展普查,占当时全国2650个县区的12.1%。。此后的20多年间,大规模基本建设、城乡建设和文物调查中新发现了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许多文物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遭到损毁甚至消失,而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等重要文化遗产品类,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在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已很难准确反映我国文化遗产保存的实际状况。

      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可以准确掌握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不可移动文物的实际变化情况,而且还会根据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新的文化遗产品类纳入普查范围,扩大文物保护工作范畴。这对促进文化遗产全面、有效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后,全国共有45017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其中一线普查队员26981人。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第二阶段就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各项进度要求。截至2009年4月30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6658处,其中新发现256998处,复查完成率为51.06%;大部分省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等新类型文化遗产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地区已将发现的文物点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宣传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使文物普查工作不断深入人心,掀起新一轮宣传高潮,推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国家文物局于2008年底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文物报社承办。

      征文活动得到了亲身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文物工作者,各文博单位和各地文物行政部门,以及关心文化遗产事业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截止到今年1月31日,征文活动办公室共收到600位作者(联名按实际人数计)的近700篇投稿,总计125万字。经过初选和终评,最终有218位作者的205篇征文获得优秀奖。这些获奖征文作品结集编成《三普人手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选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