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天津是我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也成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70%建成于20世纪前半叶,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遗产。它们集中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的风云际会:既有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领土的侵略,又有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既有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变革,也有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历程;既有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和风格,更有天津人民的智慧和包容。其中有的已成为天津的文化标志,有的则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是维系天津城市生命和形象的重要细胞。全力保护、合理利用历史风貌建筑已成为天津社会各界的共识。《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系列丛书详细解读了天津158处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人文背景、建筑特色及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方法。据了解,该系列丛书共4册,分为居住建筑卷和公共建筑卷各两册。丛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

      单霁翔对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予以了肯定。他说,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形成了基础扎实、信息丰富的技术管理体系,形成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操作体系,历史建筑既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也惠及了当代百姓。《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丛书的推出,既是给即将到来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献上的一份厚礼,也是对20世纪天津历史文化遗产的梳理。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风貌完整,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所以有“百年历史看天津”之说。针对其保护,他特别推介了社区博物馆模式。他说,社区博物馆强调整体保护、原地保护、自我保护、活态保护、开放性保护和可持续保护。社区博物馆有利于传承社区的集体的文化记忆,有利于发掘社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守护社区的文化特色,有利于实现社区的有机更新,有利于构建社区的和谐环境。他希望天津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扎实推进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特别是20世纪遗产的保护,努力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全国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中做出榜样。

      任学锋表示,天津将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不断加大执法巡查、深度整修和对外宣传的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全面提升保护工作水平;同时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更加开放有效的保护模式,继续积极探索保护利用新机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