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话题》
2015-02-10 10:06:24 来源:汉唐网 已浏览次
田静同志的新著《博物馆话题》,三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该书是一部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升华的学术专著。书中就近年来博物馆的热点问题:免费开放、展览宣传、社会教育、管理服务四大话题展开讨论。作者以广阔的视野,总观国内外博物馆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集中思考;认为博物馆在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错综复杂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在于“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办好展览,注重研究,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才能彰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实现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这是提纲挈领、抓住关键的至理之言。
《博物馆话题》中有许多鲜明的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四大热点问题的诸多论述,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即人本思想的确立。例如,对博物馆展品的认识:博物馆顾名思义,其存在的前提是文化遗迹、遗物。但在物质的外壳下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精神。作者指出:如果我们仅把这些文物“放在文物库房,虽然这些文物还在,原来使用这些文物的主人和有关这些文物的生活习俗却已经绝迹了。如果不能从更深层次思考和研究,博物馆也许就是一个文物的‘仓库’而已”。一个博物馆的陈列如果仅是见物不见人,“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一样”,“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堆积”。“博物馆绝不是杂货铺,也不是古董店,博物馆是展示文明的窗口,是讲故事的场所是还原历史的地方。”为此,必须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和生命力。文物涵盖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因素,“物和非物都成了博物馆的保护对象,博物馆已经从收藏人类不断消失的物,变为保护收藏人类不断变化的文化精髓,成为人类长河中的一道堤坝,守护着日渐消失的文明,传承着古老稀有的习俗”。我们既要保护物,又要揭示和保护文物所蕴含的各种各样的古文化信息。这是个崭新的理念,对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博物馆是文化殿堂,是社会教育场所。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是博物馆的宗旨。但是如何把这一宗旨落实在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上,却存在很多的差异。从该书的免费开放、展览宣传、社会教育三章有关的论述看,差异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也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落实人本思想、服务观念上的差异。作者在大量考察和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探索,以及作者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二十多年实际工作中一些切身的感受,认为只有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服务意识,处处为观众着想,才能越来越被大众认同和喜爱,才能收获最大的社会效益。“一个博物馆的伟大与出名,不能只依靠精美的文物,也不能凭借豪华的建筑。博物馆的伟大,要靠博物馆的服务来体现。”又说,博物馆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我期待,今后的博物馆,应该是学校,给人传递知识;应该是老师,给人授业解惑;应该是朋友,给人信心力量;应该是蜡烛,给人光明希望。”这是发自肺腑的美好愿景;也是当前博物馆界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孜孜不倦所追求实现的崇高目标。正如该书在《博物馆的务实作风》一文中所说:只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宗旨信念,下力气、下功夫认真改善博物馆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一远景一定能够实现。
在《话题四:管理与服务》一章中,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指出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在人的精神风貌,在于人的奉献精神。从博物馆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博物馆要大力提倡和培养的“五种意识”:一是博物馆的团队意识,全体职工要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以馆为荣,全心全意为博物馆工作;二是服务意识,热情地为来博物馆参观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别、不同年龄、不同信仰以及一些特殊的人群服务;三是求实意识,不轻浮,不敷衍塞责,认认真真地做实事,做老实人;四是精品意识,展览要精益求精;五是前瞻意识,要与时俱进,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另外,还要培养三支人才队伍: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三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上述五种意识的培养,三支队伍的建设,是现代化博物馆的根本建设,是推动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这不纯是个理论问题,而是切切实实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博物馆话题》的突出特点是: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博物馆要切实解决的热点问题;每一问题的探讨,都有大量鲜活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中引出规律和理性的思考;不是单纯地提出问题,而是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者,视野广阔,放眼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现状,紧跟时代的脉搏。
该书内容宏富,涉及到博物馆建设的诸多方面。我在博物馆工作了几十年,对书中所谈到的许多问题,大多或多或少有所感受,因此也就倍感亲切。尤其令我感动的,《博物馆话题》一书,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的地方,它是作者多年来所见、所思“心灵”的表露。书中的《博物馆送我一件“宝”》、《我的碑林情缘》、《一千次讲解的经历》等,记述了她的童年、少年以至今日一直在博物馆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的历程及一幕幕感人的历史剪影,我都历历在目。她挚爱博物馆,于博物馆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博物馆给她带来了愉悦,同时也造就了她积极上进、爱岗敬业的精神。《博物馆话题》显示了她对博物馆事业所积淀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务实的实践风格;展现了她学习他人经验,博采众长,又有所思考,有所创新的治学态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