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平主编《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中国人物》出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名: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中国人物

 

  作者:吴景平 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前言

 

  本书是2012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人物研讨会”的论文汇集,这次会议是由复旦大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胡佛档案馆代理馆长布莱迪(David Brady)教授与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姜义华教授先后发表了主题演讲。在六场学术报告中,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北京、重庆、上海和台北的近三十名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表,介绍了海内外知名档案机构、图书馆及私人收藏的诸多近代中外知名人物档案资料的分布、整理及其研究成果。收入本书的24篇文稿,均征得有关作者的同意,并进行了修订。

 

  此外,与会发表的报告还有《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介绍: 以图像文件与画报档为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牛津大学图书馆中国收藏: 近代传教士》(英国牛津大学聂洪萍)、《轮船招商局及其创办人的档案和资料介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黎志刚)等,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报告未能收入本文集,特向有关学者的专程参会和发言,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郭岱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汪朝光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系陈谦平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陈立文教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马振犊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王立诚教授应邀担任了各场报告会及讨论的主持人;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秦量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在研讨会的发言与讨论中,与会学者聚焦于海外档案文献的探索与利用、国内档案机构的进一步开放和规范化管理、国内外档案馆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档案文献的数字化、多形态史料的解读等问题。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有必要调动和整合政府、高校、民间等多方面的力量,建立起高水平、大容量、多方位的档案信息交流平台,以高效便捷的档案利用模式引领,推进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人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衷心希望,这本会议文集的出版能够使有关主张和建议得到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吴景平

 

  2013年6月于复旦大学光华楼

 

  作者简介

 

  吴景平,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著作、编著有《宋子文评传》、《宋子文思想研究》、《宋子文政治生涯编年》、《宋子文与他的时代》、《中华民国史(1937—1941)》、《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国外交》、《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近代上海金融组织研究》、《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等,发表《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等数十篇论文。

 

  书摘

 

  “复旦—胡佛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系列”总序

 

  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在自然科学、医学、经济金融、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享誉中外。百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进展,贡献卓著。复旦大学在近代中国人物和档案文献研究方面,也有相当的积累和成果,并积极与海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合作。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是世界著名的智库,除了杰出的学者之外,还有享誉全球的图书及档案蒐藏。自1919年创办以来,胡佛研究院档案馆一直注重近代人物档案文献的征集、整理和开放,最近更扩大近代中国档案的蒐藏及研究。新公开的档案包括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国民党党史资料、宋子文文件等,对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诸领域的研究,极具价值。

 

  保存历史、还原历史,是我们的初衷;进一步阐明历史、从历史中学习,是我们的心愿。自2004年起,复旦与胡佛的学者开始合作整理与研究胡佛典藏的近代中国人物档案。2005年,双方合作举办了“近代中国档案文献研究” 学术研讨会;2006年共同举办“宋子文与战时中国(1937—1945)”学术研讨会。为了更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合作交流,并促进有关机构及时开放历史档案文献,双方决定共同编辑和不定期出版“复旦—胡佛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系列”。

 

  本研究系列包括档案史料汇编、研究著作、专题论集、口述历史稿、照片图册等。入编档案史料以胡佛研究院典藏中外文档案为主,也欢迎其他来源的珍档。档案文献的选编校注均从尊重历史、体现原始文本样态的准则,著作、专题论集则代表各相关作者的观点。

 

  此项研究系列的出版得以实现,首先要感谢复旦大学和胡佛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还有许多参与写作、整理、编辑、出版、校对等工作的同仁,以及对本研究系列热忱协助的朋友及档案所有人家属,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吴景平(复旦大学)郭岱君(胡佛研究院)

 

  2008年3月8日

 

  目 录

 

  前言

 

  大型档案文献集《二十世纪的俄国》和其他 李玉贞 

 

  俄国解密档案中的中苏高层接触——以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的五次会面为线索 (发言提纲) 沈志华 

 

  中国近代史研究与近代史料的征集与利用 汪朝光 

 

  美国胡佛研究所藏宋子文档案整理与数据库制作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吴景平 

 

  Archives for China: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British Records Robert Bickers

 

  德国典藏档案中涉及近现代中国的人物卷宗:四个案卷的简介 赵兰亮 

 

  探寻海外档案中战时重庆图像——以哈佛大学白修德档案为例 张 瑾 

 

  D. F. Myers: A Friend to China Elizabeth Myers Macinata, Josephine B. Howe, and Erik van Ingen Schenau

 

  《日本外交文书》所反映的1933—1935年日本对中国的政策及其人物评价 富塚一彦

 

  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中心史料室典藏与近代中国有关日方人士档案 岩谷将 

 

  东洋文库所藏中国近代历史与人物资料的概况 大泽肇 吉田丰子 

 

  美国有关宋氏家族成员档案文献概况: 宋子文档案之外的有关档案的收藏和利用 王成志 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档案馆藏宋美龄早年书信述评 宋时娟 

 

  顾维钧外交生涯的珍贵记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藏顾维钧档案概况 贾钦涵 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的传奇——上海市档案馆馆藏W·H·端纳档案述评 邢建榕 

 

  蒋介石收复新疆主权的努力——以胡佛档案馆和台北“国史馆”的资料为核心的考察 杨天石 

 

  从“国史馆”档案看民国史研究 陈立文 

 

  台北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档案与近代人物研究 高纯淑 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典藏与相关研究成果 张 力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个人全宗档案介绍 马振犊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郭泰祺个人档案的征集与整理状况介绍 蒋 耘 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近代人物档案及其利用 唐润明 

 

  李铭与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对上海市档案馆藏一封李铭亲笔书信的考证与解读 何 品 

 

  中国大陆关于宋庆龄文献与档案出版情况简述 黄亚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