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基本信息:

 

  作 者:笪浩波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1

 

  版 次:1

 

  页 数:358

 

  字 数:369000

 

  印刷时间:2013-10-1

 

  印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532569359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新石器时代为例》立足考古学,借助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及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这不仅对复原长江中游古代的人地关系具有意义,而且对当代保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录

 

  序言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书的基本构想

 

  四、时空范围的界定

 

  五、相关概念的梳理

 

  第一章 生态环境的变迁与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变迁

 

  一、地形、地貌及水文的变迁

 

  二、气候与植被变迁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一、考古学文化发现过程概述

 

  二、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演替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

 

  第二章 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稻作农业的起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稻作农业的起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计类型区域的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食物遗存揭示的生计类型

 

  二、生产工具的印证

 

  三、生计类型区域形成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石器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陶器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聚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聚落考古学方法论阐述

 

  第二节 聚落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一、聚落的时空分布

 

  二、聚落的类型分布

 

  三、聚落的规模分布

 

  第三节 聚落结构、布局的演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房屋结构的演变

 

  二、聚落结构与布局的演变

 

  第四节 古城的兴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古城的发现及概况

 

  二、古城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的关系

 

  三、古城的建造环境

 

  四、古城的结构与环境

 

  五、古城产生与消亡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 考古学文化特色的形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考古学文化体系构成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

 

  一、文化共性特点与生态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二、文化的地域性结构差异与微观区域性生态环境差异的关系

 

  第二节 周边文化的融通与地理通道

 

  一、北方地理通道长江中游与河渭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东方地理通道长江中游与下游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南方地理通道长江中游与珠江流域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西方地理通道长江中游与上游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五章 生态环境对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