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五代墓乐伎壁画

彬县五代冯晖墓甬道东壁壁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彬县五代冯晖墓甬道东壁壁画

 

孟津新庄五代墓甬道东壁壁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孟津新庄五代墓甬道东壁壁画

 

  2011年在洛阳市孟津县新庄发现一座规模很大的壁画墓,墓葬全长30米,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在甬道和墓室壁上装饰有壁画和雕砖。因该墓屡遭盗掘,墓室壁画损毁严重,但位于甬道两壁的壁画保存完好。由墓葬的形制和壁画、砖雕的风格内容可以判断墓葬的时代为五代时期(906年-960年)。

 

  两幅壁画长2.28米、高约2.2米,上面各绘3个人物,面朝南方微微侧立。这些人物的衣着服饰差别不大,头戴黑色翘脚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服,腰间束带(甬道东壁壁画)。从南向北第一人双手合抱于胸前,手中斜握一根长竿,长竿上下两头为白色;第二人叉手而立;第三人状况不同,西壁之人叉手而立,东壁之人怀中斜抱一个深褐色长条形包裹,包裹上头有两条扎口的条带垂下来,从面相看似乎是女子。这6个人,不论是否持物,其双手均作叉手之状。

 

  与这幅壁画中手握长竿之人非常相似的人物形象,在陕西省彬县五代时期的冯晖墓中发现过。在冯晖墓的甬道两壁前部也各绘一位手握长杆的人物(冯晖墓甬道东壁壁画),不同之处是东壁是男子,西壁是女子。更重要的是,在持竿人物身后分别排列着14位男(东壁)女(西壁)伎乐、舞蹈人物彩绘雕砖,伎乐人物手中操持着各种乐器在为舞蹈者伴奏。显然,这是两支正在为墓主表演的乐舞团队,而前面手持长杆的人则是乐舞团队的指挥。这个指挥在那个时代名叫“致辞者”,职责是介绍表演内容并兼任乐队指挥,其手中的长竿名叫“竹竿子”。

 

  由冯晖墓的资料可以推知,孟津新庄五代墓的壁画表现的是乐舞场面,壁画中第三人怀中抱的应该是乐器——琴。

 

  在墓中装饰乐舞壁画的习俗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产物。唐末五代时期,不仅盛行在墓中绘制乐舞图,放置乐舞俑,还有在死者埋葬的当天专门请来表演班子表演傀儡戏(木偶表演,一般都有音乐伴奏)以祭奠墓主人的习俗。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